首页> 中文学位 >论我国转基因植物生产方法专利侵权判定标准的完善
【6h】

论我国转基因植物生产方法专利侵权判定标准的完善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一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 我国转基因植物的专利保护现状

2. 生产方法专利的相关规定及含义

3. 转基因植物生产方法专利的获得要件

4. 转基因植物生产方法专利侵权情况的法律分析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 国内研究现状

2. 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路径与方法

1. 研究路径

2. 研究方法

二 方法专利保护转基因植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转基因植物生产方法专利保护的必要性

(二)转基因植物生产方法专利保护的可行性

三 转基因植物生产方法专利侵权案例评析

(一)创世纪公司方法发明专利侵权案简介

1. 案例背景

2. 创世纪公司 V.S 冀农公司

3. 创世纪公司 V.S 圣丰公司

(二)争议产生缘由分析

(三)争议焦点评析

1. 涉案产品基因的法律属性

2. 涉案产品基因的同源性界定

(四)问题及解决方法的提出

1. 方法专利的延伸保护可否及于内含基因产品

2. 转基因植物与一般杂交获得新性状植物的关系

3. 转基因植物所含目标基因的特殊作用和地位

4. 方法专利中的基因产品应当采取的保护范围

四 转基因植物生产方法专利侵权判定标准构建之设想

(一)转基因植物生产方法专利的特殊性

1. 方法专利的延伸保护可否及于内含基因产品

2. 转基因植物与一般杂交获得新性状植物的区别与联系

3. 所导入的基因产品与一般专利基因产品的区别与联系

4. 方法专利下基因产品与同源性判定

(二)生产方法专利所涉基因产品的侵权判定

1. 相同序列的判定

2. 类似序列的判定

3. 等同序列的判定

(三)转基因植物生产方法专利侵权判定标准的完善建议

1. 转基因植物生产方法侵权行为判定的完善建议

2. 转基因植物相关产品侵权行为判定的完善建议

(四)对司法实践的建议

五 总结与展望

(一)总结

1. 生产方法描述上的建议

2. 产物描述上的建议

(二)本文的不足与展望

1. 本文的不足

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转基因植物是以转基因技术为基础而培育出的具有新型性状的植物。关于转基因植物知识产权保护的争议存在已久,立法机关对于此的立法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看待转基因植物这一事物的角度,我国能否加快脚步加入国际领先水平的行列,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制定或完善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关于转基因植物的知识产权,有两种保护途径。其一是植物品种权保护,其二是生产方法专利权保护,而目前,我国《专利法》关于转基因植物生产方法专利保护存在着明显不足,导致发明人在获得相应专利权后,难以对侵权人的行为进行有效制止。
  本文从创世纪公司分别与河北冀农公司及山东圣丰公司的两起诉讼出发,试图找到某些不足之处并试图完善相关侵权判定规则。本文主要由四项内容展开,其中文章的第一、二部分为写作背景,通过对我国《专利法》、《专利审查指南》相关法规的比较,发现上述法律法规仅对转基因植物方法专利作了定性规定,对相关侵权行为作一般处理。
  文章第三部分对上述两起案件进行详细分析,从案件争议产生缘由及评析争议焦点入手,发现如果对转基因植物生产方法专利的侵权行为与其他发明作一般处理,会使得案件审判结果明显失去公平性,法官在无特殊规则可参照的情况下最终导致案件审判结果的混乱。本部分最后针对争议焦点的症结所在,提出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即转基因植物与一般杂交获得新性状植物的关系、转基因植物所含目标基因的特殊作用和地位及方法专利中的基因产品应当采取的保护范围。
  文章第四部分针对上述所提出的问题进行逐一解答,并在此基础上,试图构建出转基因植物生产方法专利侵权判定标准。经过分析,提出在判定侵权事实时,可以通过相同序列判定、类似序列判定以及等同序列判定等三种判定原则的相互配合达到基本公平的审判效果。其次,本部分还对各种判定原则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大致的界定,作为相关法律法规修订的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