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含ACC脱氨酶的PGPR的分离及鉴定
【6h】

含ACC脱氨酶的PGPR的分离及鉴定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石油污染的危害

1.2 含ACC脱氨酶的植物促生菌

1.3 PGPR的应用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含ACC脱氨酶PGPR的分离与鉴定

2.1 引言

2.2 材料和方法

2.3 结果和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含ACC脱氨酶PGPR的特性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和方法

3.3 结果和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分离菌株的石油降解率测定

4.1 引言

4.2 材料和方法

4.3 结果和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版Ⅰ

图版说明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声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石油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从而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植物-微生物联合体系能够有效的修复石油污染的土壤,采用含ACC脱氨酶的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强化植物修复技术,可有效的提高植物的抗逆性。本研究从黑龙江省大庆市采油厂附近狼尾草及燕麦的根际土中筛选出8株PGPR,并对其促生特性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含ACC脱氨酶PGPR的分离与鉴定
  以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为唯一氮源,从狼尾草及燕麦的根际土中各分离出4株植物促生菌。其中L-1、L-2、L-3和L-4分离自狼尾草根际土,L-7、L-8、L-9和L-10分离自燕麦根际土。经过生理生化及16S rDNA分析鉴定,鉴定为克雷伯菌属(Klebsiella sp.)L-4、L-7及L-10;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L-1和L-9;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 sp.)L-3;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 sp.) L-2;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L-8。
  2.含ACC脱氨酶PGPR的特性研究
  分离菌株具有ACC脱氨酶活性,能合成吲哚乙酸(IAA),且具有合成嗜铁素的能力。分离出的8株PGPR的ACC脱氨酶活性由大到小依次为L-2、L-1、L-9、L-7、L-10、L-3、L-4和L-8;L-8和L-9在不同浓度的L-Trp下,合成的IAA量并没有变化;L-1和L-10在L-Trp浓度为500μg·mL-1时,IAA合成量显著增加,而在其它4个浓度时,没有变化;L-2、L-3、L-4和L-7随着L-Trp浓度的增加,IAA合成量也随着增加。其中,L-3和L-2在各个L-Trp浓度合成IAA的量都处于最高水平;8株PGPR均能合成嗜铁素,且合成嗜铁素的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L-10、L-1、L-7、L-2、L-3、L-8、L-4和L-9。
  3.石油降解率测定
  分离的8株PGPR,都具有一定的降解石油的能力。在培养基含油量为50 mg·L-1时,菌株L-2的石油降解率最高,达到28.59%,菌株L-8的石油降解率最低,为1.92%;其余6株菌株的石油降解率从高到低依次为L-1、L-10、L-7、L-9、L-3和L-4,分别为22.26%、19.83%、18.22%、14.17%、11.21%和8.52%。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