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中的实践探讨——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应用研究
【6h】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中的实践探讨——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

1.3文献综述

1.3.1国外研究现状

1.3.2国内研究现状

1.4研究思路及创新之处

第2章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基本观点及其借鉴意义

2.1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2.2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

2.2.1认知发展概念诠释

2.2.2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的哲学观

2.2.3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2.2.4科尔伯格道德教育实践

2.3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我国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借鉴意义

2.3.1有利于丰富我国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理论

2.3.2有利于改进学校道德教育的方法

2.3.3有利于加强学校道德教育的实践

2.4本章小结

第3章我国大学生道德认知特点及道德社会化现状分析

3.1大学生道德认知的特点

3.2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调查与现状分析

3.2.1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调查步骤

3.2.2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现状分析

3.3大学生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及归因思考

3.3.1大学生道德社会化中存在的问题

3.3.2大学生道德社会化存在问题的归因思考

3.4本章小结

第4章运用科尔伯格理论实现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探索

4.1创新道德教育模式 促进学生道德水平发展

4.1.1德育方法将灌输变为引导

4.1.2德育目的注重学生主体需要

4.1.3德育内容要有针对性

4.1.4德育理论要与实践密切联系

4.2优化道德社会化环境

4.2.1抵制道德相对主义 辨清荣辱观上是与非

4.2.2推行公平正义 创造良好德育环境

4.3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在西方道德教育界影响甚远。本文利用该理论对我国大学生道德社会化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借鉴其合理之处以便为我国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实践服务。 文章首先介绍了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哲学、心理学、德育实践三个有机组成部分的理论内涵,即个体道德的发展是在他与社会道德环境的积极相互作用中建构起来的、公正是首要的道德原则、道德水平的发展分为三水平六阶段、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以及公正团体法等,然后对我国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现状做了调查和分析,指出我国大学生道德社会化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利用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即德育的教学方法存在灌输倾向;德育目标忽视学生个体性需要;德育内容脱离实际,不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德育与实践脱节;社会环境对大学生道德社会化有不利影响。最后,就上述问题进行了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在我国大学生道德社会化中的实践探索。

著录项

  • 作者

    孙胜;

  •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程大学;

  • 授予单位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学科 社会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吴云;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G641.6;
  • 关键词

    高等院校; 道德教育; 道德社会化;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