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禽流感病毒对感染雏鸭红细胞免疫功能和IFN-γ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
【6h】

禽流感病毒对感染雏鸭红细胞免疫功能和IFN-γ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

代理获取

摘要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正黏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的感染和/或疾病综合征,主要侵害家禽呼吸系统、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HPAI)疫情频发,不但给全球养禽业带来巨大损失,而且逐渐威胁人类健康。鸭作为水禽在禽流感流行和变异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不仅具有输送氧气的生理功能,其内还有许多与免疫有关的物质(如CR1、CR3、CD58、CD59、DAF、SOD酶等),RBC数目众多,是血液循环中最重要的固有免疫细胞。RBC具有识别、黏附、浓缩、杀伤抗原、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的能力,在活化获得性免疫细胞(即T、B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生理作用,并有完整的自我调控系统。红细胞免疫系统与白细胞免疫系统具有广泛而密切的关系,对于鸭感染AIV后,其RBC免疫功能的变化,至今尚未见全面系统报道。因此,本项研究应用现代细胞免疫和分子免疫学技术,通过对与RBC免疫功能有关指标和IFN-? mRNA表达的检测,研究了21日龄雏鸭感染AIV后,其RBC免疫黏附功能、RBC免疫自身调控能力、RBC对淋巴细胞调控能力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IFN-? 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及其机制,结果发现:
   1. 21日龄雏鸭感染AIV后,其RBC促进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降低,其中感染后3~9天差异显著,表明AIV感染可使RBC对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受阻,AIV感染机体免疫机能失衡,可能是雏鸭于AIV感染早期发生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2. AIV感染21日龄雏鸭早期,其红细胞免疫功能继发性低下,是导致雏鸭体内AIV抗原抗体复合物清除机能降低的主要原因。后期红细胞C3b受体花环(E-CRR)率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E-ICR)率不同程度地恢复,表明AIV对感染雏鸭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的影响是可复性的。
   3. 21日龄雏鸭感染AIV后,其血清RBC免疫促进因子活性在感染后3~21天显著降低;免疫抑制因子活性于感染后1~21天显著升高,表明AIV感染可导致雏鸭RBC免疫功能调节紊乱。
   4. 21日龄雏鸭感染AIV后,其外周血淋巴细胞IFN-? mRNA表达在感染初期显著降低,后期回升,表明在AIV感染早期,机体分子免疫调节功能障碍,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减弱,可能是造成感染早期雏鸭死亡的重要原因,同时揭示AIV对雏鸭外周血淋巴细胞IFN-? mRNA表达的影响是可逆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