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蒙古栎幼苗对CO、温度与氮素协同作用的生理响应
【6h】

蒙古栎幼苗对CO、温度与氮素协同作用的生理响应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绪论

2实验材料和方法

3结果与讨论

4结论与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实验以东北林区优势树种蒙古栎(QuercusmongolicaFisch.)当年生幼苗为实验材料,在CO2浓度倍增(700μmolmol-1)与高温(升高4℃)交互作用以及高温(升高4℃)单独作用的条件下,测定蒙古栎幼苗的光合和呼吸作用,色素含量,碳水化合物含量和生物量等生理参数的月变化,并通过这些指标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在CO2浓度倍增与高温的交互作用下,三种氮素水平都略微促进了蒙古栎幼苗的最大光合速率。在高温单独作用下,只有高氮水平促进了蒙古栎幼苗的最大光合速率。氮素水平对最大光合速率影响也十分明显,不同处理条件下,高氮水平的最大光合速率明显高于低氮和不施氮水平。 2.在CO2浓度倍增与高温的交互作用下,三种氮素水平都促进了蒙古栎幼苗的呼吸作用。不同处理条件下呼吸速率在7月都较高,这与当月温度的升高有关。 3.月变化和氮素水平对叶绿素含量影响很大,随月份变化高氮水平叶绿素含量逐渐升高,而低氮和不施氮水平则逐渐降低,CO2和温度与高氮的协同作用促进了叶绿素的合成。所有处理条件在7月份叶绿素a/b都显著增加,主要是由于7月份温度较高,而导致叶绿素b的减少引起的。 4.叶片碳氮比均随供氮水平的降低而增加,其中CO2浓度倍增与高温的交互作用以及高温单独作用下的不施氮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但受碳氮含量的影响却不同,前者是由于碳含量增加引起的,而后者是由于氮含量降低引起的。 5.不同处理条件对蒙古栎幼苗各部分碳水化合物含量影响不十分明显,但月变化对其影响很明显,同时不同部位含量也不同:可溶性糖:叶>主根>茎>侧根>细根。淀粉含量受月份影响显著,6月份:茎>主根>叶>侧根>细根;7月份,叶>主根>茎>侧根>细根;8月份,主根>叶>侧根>茎>细根。 6.不同处理条件下高氮水平生物量均明显增加,其中以高温条件增加最为明显,主要是对地下部分更加明显,因而导致其根冠比增加。CO2浓度倍增与高温的交互作用对幼苗的生物量及其分配影响并不十分明显,这可能是CO2浓度倍增对幼苗的生长没有带来积极作用,也可能是CO2浓度倍增与高温的交互作用对其影响不明显,或者两种原因都存在。总之,在未来气候变化的情况下,不会对蒙古栎幼苗生产力产生很大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