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犀牛角及其制品鉴定方法标准化的研究
【6h】

犀牛角及其制品鉴定方法标准化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绪论

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1 主要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研究法

2.2.2 评估筛选法

2.2.3 实验法

2.2.4 比较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裸眼观察法

3.1.1 整枝犀牛角

3.1.2 犀牛角切块

3.1.3 犀牛角制品与仿品

3.2 微观结构观察法

3.2.1 光学显微镜观察

3.2.2 扫描电镜的观察

3.3 紫外荧光分析法

3.4 焙烧法

3.5 衰减全反射(ATR)红外光谱分析法

3.5.1 方法学考察

3.5.2 不同状态犀牛角红外图谱相关系数比较

3.5.3 犀牛角红外图谱分析

3.5.4 犀牛角与对照样本红外图谱相关系数的比较

3.5.5 犀牛角与相关系数较高对照样本的红外图谱比较

3.6 分子生物学检测法

4 讨论

4.1 鉴定方法的应用性分析

4.1.1 裸眼观察法

4.1.2 微观结构观察法

4.1.3 焙烧法

4.1.4 紫外荧光分析法

4.1.5 衰减全反射(ATR)红外光谱分析法

4.1.6 分子生物学检测法

4.2 鉴定方法的联合应用

4.2.1 整枝或切块的犀牛角

4.2.2 镑片

4.2.3 碎屑、粉末类样本

4.2.4 犀牛角制品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全球的犀牛已处于极度濒危的状态,为保护濒危犀牛,中国自1993年开始就对犀牛角及其制品实行了十分严格的执法监管措施,但不容否认的是,犀牛角所能带来的高额利润使犀牛角黑市交易无法被彻底禁止。这些非法交易者被查处时,为逃脱刑责,无不将犀牛角谎称为其他,则执法时,从事一线的执法人员能拥有犀牛角鉴别的专业性知识储备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早日实现犀牛角及其制品鉴定技术上的标准化,给我国打击犀牛角非法交易的执法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本研究依据标准制定相关原则,采用文献研究法、评估筛选法、实验法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在犀牛角及其制品的鉴定方法、鉴定方法的应用性以及针对不同对象的鉴定方法的联合应用等方面展开研究。研究表明:
  1、裸眼观察、微观结构观察、衰减全反射(ATR)红外光谱分析法、紫外荧光分析、焙烧法、分子生物学检测等鉴定方法在犀牛角及其制品的检验鉴定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可考虑列入犀牛角及其制品的鉴定技术标准中。
  2、不同的方法具有不同的适用性,应根据鉴定方法所能解决的问题和具体的鉴定要求选用不同方法;对于不同类型样本的鉴定,要采用适合的方法,按照一定的先后次序进行组合使用。
  3、对于和犀牛角外观结构和纹理特征十分相似的高仿材料,裸眼观察极容易混淆,则进行鉴定时要格外慎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