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教育公平视野下的成绩评定等级制——以武汉市中考位置值为例
【6h】

教育公平视野下的成绩评定等级制——以武汉市中考位置值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一.绪言

(一)选题由来

(二)相关概念和界定

1.公平

2.教育公平

(三)选题价值

1.教育公平的理论价值

2.教育公平的社会价值

3.位置值对教育公平的现实意义

二.武汉市的中考位置值

三.调查方法及过程

四.调查结果

(一)频数分析

1.基本信息概况

2.对位置值的公平性分析

3.对位置值的看法分析

4.位置值对日常学习的变化

5.对四种影响考试的因素排序

(二)交互分析

1.总值区间与是否偏科

2.总值区间与位置值本身的客观公平性

3.总值区间与考生自身认为位置值的主观公平性

(三)开放性问答

(四)访谈

(五)分析小结

五.位置值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一)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对位置值的了解度不够

2.偏科学生受伤最重

3.与平时考试形成反差

4.试卷设计不够科学

5.录取中的漏洞有机可乘

(二)其他省市实施位置值的经验

(三)具体对策及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

2.平时多采用等级制呈现

3.试卷设计更加科学

4.录取过程透明、公开

5.加大高中学校的招生自主权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武汉市中考实施位置值情况调查问卷

致谢

展开▼

摘要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17个首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率先进行了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此为开端我国开始了轰轰烈烈地第8次课程改革。前几次改革之所以收效甚微主要在于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考试评价制度没有真正动起来。随着教育部于2002年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并根据《通知》的精神,2005年又发布了《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表明了非改不可的决心。各省市相继出台了自己的中考招生方案,明确了以等级制呈现中考成绩的形式,而武汉市则是实施了位置值。在教育公平问题成为当今社会热点的背景下,将其与位置值相结合,探询考试评价制度这样一个微观领域内的教育公平是本文的基本出发点。采用了问卷调查、个别访谈与文献综述相结合的方式,针对位置值的客观公平即作为一项考试制度来说是否公平、主观公平性即对每个被试来说公平与否和相同等级的学生得到相同对待的做法是否公平等等方面展开,以及进而上升到被试的态度认知等方面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总体来说,06年考生对位置值的满意程度要高于07年考生。针对众多考生抱怨遇到的不公平待遇,通过调查后发现认为位置值客观公平的人要比主观公平的人多,而主观不公平的人数除了市级示范的高一年级之外其余均是低于客观不公平的,说明是在实施过程中所遭遇的不公平还不及认为这项制度本身就不公平的程度,被试还无法接受相同等级的学生就应该得到相同对待的做法。针对“位置值是鼓励平庸的考试”所得出的结论是反对者四成,赞同者三成,有点出人意料的结果说明考生并不认同各科均衡就是一种平庸。但是必须要转变人才观念,认识到在形式上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百分制实际上却造成了更多的不公平,而以位置值为代表的等级制才给每个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发展自己的个性、提供了更加公平的选拔基准,与百分制相比等级制更能检验出新课改的成效并促进了它的完善。本文旨在给认为自己遭到了不公平待遇的考生和所有将要参加位置值中考的考生提供一个认识位置值的另一种视角。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