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深在性囊性胃炎的临床特点及意义
【6h】

深在性囊性胃炎的临床特点及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临床资料与结果

三 辅助检查

四 治疗与愈后

五 病理诊断

六 文献汇总分析

讨论

二 临床表现

三 辅助检查

四 诊断与鉴别诊断

五 治疗方式

六 与胃癌的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胃癌组织能量代谢重编程在临床中的应用

个人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深在性囊性胃炎(gastritis cystica profunda,GCP)作为一种胃部罕见疾病,自1972年被提出后,国内外的报道一直都以个案为主,尚无多中心临床研究,因此,现在对于深在性囊性胃炎的流行病学及发生发展机制依然不明确。缺乏相应的临床指南,使得临床医师在面临这一疾病时无法在第一时间做出诊断并给出对应的治疗方案。虽然从深在性囊性胃炎的生物学角度来看,可能更符合一种良性疾病的表现,但是也有不少报道提出了其与胃癌的关系,把它作为是胃癌的一种癌前状态,甚至部分病例均出现深在性囊性胃炎与胃癌并存的现象。这也更引起了我们对于深在性囊性胃炎的重视,所以,目前虽无法做到针对深在性囊性胃炎的一级预防,但对于该病的二级预防、三级预防也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深在性囊性胃炎的误诊率及漏诊率仍然较高,针对深在性囊性胃炎的研究还需进一步的深入。
  目的:
  通过对7例深在性囊性胃炎患者临床病例特点及治疗结果的分析,结合以往文献,探讨深在性囊性胃炎的诊断及治疗。
  方法:
  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1月至2017年11月诊治的7例GC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治疗方式及病理特点。
  结果:
  7例患者均无胃部手术史及相关疾病家族史,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腹部疼痛不适者4例,腹胀2例,进食哽噎感1例,合并纳差者2例,恶心、呕吐者1例。6例患者行超声内镜检查,镜下表现均为单发隆起,部分内部可见不均匀回声影。病变位于胃窦4例,位于胃体2例,位于胃底1例。5例行增强CT扫描的患者中病变处动脉期未见明显增强,静脉期可见不均匀强化,其中1例提示胃壁增厚,4例可见结节状突向胃腔。7例患者中,3例行外科手术局部切除,3例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1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术后病理中1例合并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例合并异位胰腺,1例累及固有肌层。男性患者合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早期胃癌的风险要高于女性患者。
  结论:
  深在性囊性胃炎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CT联合超声胃镜检查能为诊断提供参考,术前评估病变范围较小未突破黏膜下层者可行内镜下治疗,对于累及肌层及以下或伴有恶性成分的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同时,对于术后病人也要密切随访,尤其是男性病人,应警惕癌变可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