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模式研究——基于产业集聚视角
【6h】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模式研究——基于产业集聚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1.6 预期成果与创新

2.新型城镇化与产业集聚的相关文献综述

2.1 新型城镇化文献综述

2.1.1 新型城镇化的国内文献综述

2.1.2 新型城镇化的国外文献综述

2.2 产业集聚的相关文献综述

2.1.1 产业积聚文献综述

2.3 新型城镇化与产业集聚的关系文献综述

3.河南省城镇化进程现状分析

3.1 城镇化水平的传统测评标准和额型城镇化的指标

3.1.1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区别

3.1.2 城镇化的测评标准

3.2 河南省城镇化水平分祈

3.2.1 河南省城镇化水平与其他各省的比较

3.2.2 河南省城镇化水平各市比较

4.河南省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关系分析

4.1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

4.1.1 河南省城镇化发展历程

4.1.2 河南省城镇化发展现状

4.2 河南省产业集聚

4.2.1 河南省产业集聚的现状

4.2.2 河南省产业集聚的主要特征

5.河南省产业集聚与城镇化水平互动发展分析

5.1 产业集聚对城镇化水平影响的机理

5.1.1 聚集经济的产生

5.1.2 产业集聚引导要素资源的集中

5.1.3 产业集聚强化城镇功能

5.1.4 产业集聚对于城镇产业结构的优化

5.1.5 城镇化在空间和资源上对于产业集聚的承载力

5.2 河南省产业集聚对城镇化水平的影响

5.2.1 产业集聚促使生产要素向城镇集中

5.2.2 产业集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5.2.3 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对于城镇发展的推动

5.3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为产业集聚提供的条件

5.3.1 科技研发支持

5.3.2 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支持

5.3.3 新型城镇化为产业集聚提供软环境保障

5.4 河南省产业集聚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互动发展中的问题

5.4.1 城镇发展水平不高,发生产业集聚的企业科技含量较低

5.4.2 城镇化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孤岛”、“低地”现象阻碍地区间经济互动

6.从产业集聚的角度来看,河南省新型城镇化道路的路径选择

6.1 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6.2 河南省的现状对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的制约

6.2.1 土地制约

6.2.2 资源制约

6.2.3 劳动力质量的制约

6.2.4 新型城镇化建设投入资金的制约

6.2.4 其他制约因素

6.3 如何走产业集聚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人地关系一直较为紧张。在保证耕地的前提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都受到了限制。河南省的城镇化水平一直低于其他省市。传统城镇化发展属于粗放型增长,城镇用地效率低,不仅不适合河南省省情,也逐渐地暴露出各种城市病。其他省市也纷纷开始转变传统的城镇化方式,在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型的契机,河南省探索适合自己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尤为重要。国务院2011年10月发布了“关于支持河南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提出了要转变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指出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而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即发展新型城镇化,实现新型工业化、区域城镇化、社会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有机结合。由此,河南省城镇化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近年来,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也为城镇化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本文在分析传统城镇化以及新型城镇化理论和产业集聚理论的基础上对于河南省的产业集聚水平和新型城镇化推进的现状进行分析。通过选定指标对河南省城镇化水平进行评估。并找出产业集聚和新型城镇化互动的机制所在。通过对统计年鉴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河南省产业集聚对于城镇化水平发展的影响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针对河南省目前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试图提出一种基于产业集聚角度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