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玉米转基因和胞质不育检测方法研究
【6h】

玉米转基因和胞质不育检测方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转基因研究

1.1.1 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

1.1.2 转基因作物的性状

1.1.3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管理

1.1.4 转基因成分蛋白检测技术

1.1.5 转基因成分核酸检测技术

1.1.6 多重PCR技术在转基因检测中的应用

1.2 胞质不育鉴定的研究

1.2.1 玉米雄性不育的概述

1.2.2 玉米叶绿体和雄性不育的关系

1.3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2 玉米转基因事件多重检测体系的建立

2.1 前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新设计引物的评估

2.3.2 新设计引物多重PCR的建立和国标引物的比较

2.3.3 转基因多重体系的优化

2.4 结论与讨论

3 利用叶绿体InDel标记对玉米S型胞质不育种质鉴定的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2 玉米S型细胞质不育鉴定特异引物的确定

3.3.3 玉米S型细胞质不育鉴定特异引物特征

3.4 讨论

3.4.2 本研究公布的InDel特异鉴定位点在检测平台的兼容性

3.4.3 正常胞质黄改群(唐四平头群)材料是否对S型胞质雄性不育制种鉴定存在影响

3.4.4 建立S型胞质不育制种快速鉴定方法的优势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分子标记已经广泛应用到了玉米真实性、纯度、转基因和胞质不育检测等方面。随着国家对玉米转基因安全的关注,针对玉米转基因的检测越来越重要。玉米雄性不育制种正在逐步替代常规制种方式,在雄性不育制种时,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雄性不育制种前,要对母本的纯度进行检测;二是雄性不育制种后,要对其杂交种纯度进行检测。以玉米转基因和胞质不育制种的检测需求为背景,基于荧光毛细管平台,建立了玉米转基因和胞质不育多重PCR检测体系.
  1.前期对zss11b、Bt、PAT、NOS、CaMV356S、NPTII、PMI、HPT、CP4-1,CP4-2这10种外源基因进行了引物设计,经过层层筛选,以玉米zss11b、BT、PAT、NOS和CaMV35S这五个引物成功组成5重PCR。通过在引物下游5'端加G,解决了N+1峰的问题。确定了该体系PCR循环数为35个循环;通过对引物间浓度的调整,提高了多重PCR检测体系的灵敏度,检出限可达到0.1%以下。
  2.本研究精选表型和遗传基础丰富的29份代表性玉米自交系,其中包括代表不同杂优类群的自交系21份,S型胞质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材料5份,C型CMS材料2份,T型CMS不育材料1份。三套三联体材料京科968、郑单958、先玉335杂交种及其各自双亲。基于叶绿体基因组中11个InDel位点进行引物设计、筛选评估,确定2对玉米S型不育鉴定特异引物。两对引物CPMIDP01CE和CPMIDP02CE的多态分别为83和5个碱基的插入缺失变异,属于trnS-trnG和ndhJ-ndhK基因间区。CPMIDP01CE和CPMIDP02CE引物的扩增产物如果含有83bp插入序列(片段长度为339bp),不含有5bp的插入序列(片段长度为239bp),所分析样品即为S型胞质不育材料。两对特异鉴定引物基于变性荧光毛细管、非变性凝胶毛细管、琼脂糖等不同电泳平台均建立了检测方法;并且具有兼容更高效的KASP、TaqMan等技术体系的潜力。本研究基于叶绿体InDel标记建立玉米S型胞质不育制种鉴定的一种简便快捷、稳定高效、低成本、创新性方法,为规模化杂交种生产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

著录项

  • 作者

    晏朋涛;

  • 作者单位

    河南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南农业大学;
  • 学科 种业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席章营,王凤格;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S513.035.1;
  • 关键词

    玉米; 杂交育种; 转基因; 胞质不育; 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