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边疆型特别行政区制度述论——以蒙藏为中心
【6h】

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边疆型特别行政区制度述论——以蒙藏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范围的界定

(三)学术史的回顾

(四)研究方法

1、法律条文的实证研究与政治实践相结合

2、比较分析的方法

3、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

一、南京国民政府特别行政区设置原因之考察

(一)清末民初的边疆危机

1、英国对西藏的侵略

2、俄国对中国蒙古的侵略

3、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二)历史依据——传统的边疆政策

(三)现实依据——清末、北京政府时期的边疆型特别行政区设计

1、清朝对边疆型特别行政区的设计

2、北京政府时期的边疆型特别行政区设置

二、南京国民政府边疆型特别行政区制度的抉择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民族政策

(二)省制视野下的政制抉择

1、关于蒙藏建省的讨论

2、由设省到自治的转变

三、南京国民政府边疆型特别行政区制度的设计

(一)中央管理蒙藏机构——蒙藏委员会

1、蒙藏委员会机构设置及其变迁

2、蒙藏委员会的派出机构设置

3、蒙藏委员会的职能

(二)蒙藏地方制度

1、蒙古地方制度的厘定

2、西藏地方制度的厘定

3、蒙藏地方驻内地派出机构

结语: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边疆型特别行政区的评价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近代尤其民国以来,外敌骚扰侵略边疆和内部割据危害国家统一成为困扰国人尤其是当政者的主要难题。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初,便面临着诸多内忧外患。在内部,形式上逐渐统一全国的南京国民政府,经过中原大战,基本上铲平了内地军阀势力的对抗。其后,刚刚稳定下来的国民政府,又将很大部分精力投在了“剿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上。在外部,中国不断遭受到东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而边疆地区继清末民初之季再次成为其蚕食鲸吞的对象,帝国主义企图利用中华民族内部矛盾不断制造分裂中国的阴谋,日本侵占南满进而蚕食蒙古,英国策划西藏“独立”;在外部势力的教唆下,一些少数民族上层分子为维护其家族和集团利益不惜为外人所用,企图进行边疆割据甚至民族分裂活动,中国的边疆再度出现危机。对于南京国民政府来说,寻求既能保持国家统一又能便于边疆地区发展的政治结构成为十分迫切的重要任务。正是在这一特殊形式下,南京国民政府为维护国家统一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蒙藏地区实施的边疆型特别行政区制度应运而生。 本文拟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边疆型特别行政区制度(蒙藏)的研究,考察南京国民政府在中央权力式微、地域主义盛行的情况下,如何因势改变中央与地方制度,来维护领土与国家主权的完整。本文将从边疆型特别行政区制度抉择的原因、边疆型特别行政区制度的抉择、边疆型特别行政区制度的设计、边疆型特别行政区制度的特点等几个方面,探讨边疆型特别行政区制度在省制占主导下存在与变革的各种政治社会因素,探究国家政治整合的困难所在,分析其对近现代政治的影响。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南京国民政府边疆型特别行政区制度设置的原因。主要从清末民初的边疆危机、传统的边疆治理政策、清末民初边疆特别行政区设计,来探求边疆型特别行政区的历史渊源。 第二部分:南京国民政府边疆型特别行政区制度的抉择。介绍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民族政策,以及对于边疆如何施治经历了设省到自治的转变,并指出其自治只是一种手段,最终目的是在边疆地区设置行省。 第三部分:南京国民政府边疆型特别行政区制度的设计。对于蒙藏地区双轨制度进行了分析,一是中央管理民族事务的机构,以及派驻地方的机构;一是蒙藏地方机构以及蒙藏驻内地的办事处。并指出在中央与蒙藏地方关系不稳定的情况下,中央驻地方与地方驻中央的临时性机构在联系中央与地方的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是比正常的制度要大得多。 第四部分:结语。分析了南京国民政府边疆型特别行政区制度的特点,以及造成这些特点的因素,并阐明边疆型特别行政区制度的历史作用与局限性,进而指出现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是蒙藏地区的最终归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