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徐坤小说的创作嬗变
【6h】

论徐坤小说的创作嬗变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一章 探寻知识分子的存在状态

第二章 探究女性的生存之路

第三章 探查人间的世俗百相

结 语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徐坤在九十年代初登上文坛,其作品以短短几年间连环雷般轰炸着人们的视听。人们专注于文本和语言所显示的独特风格,那就是以幽默、轻松的方式对当下知识分子生存困境的拷问所表现出来的辛辣。而当其以自觉的女性意识叙写女性的生存状态,探索女性的命运及出路时,小说的语言及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入新世纪后,徐坤的创作明显减少,但关注的空间越来越大,试图记录一个时代,表现她对于世俗大众的爱。经过探索与调整,叙事更显成熟,风格也趋于成熟和稳定。但总的来说,徐坤一直关注的都是人们当下的生活,展示的是人类生存。
   本文以时间为序,从题材和风格两方面,梳理出徐坤小说创作的发展脉络,并探讨了其变化与作家所处时代和心理的关系。
   论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探讨徐坤的知识分子题材作品,九十年代的社会转型带给精英知识分子的尴尬和迷茫,以及新时代下他们的行动和努力都被徐坤所捕捉,她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传达了她对知识分子遭遇的深刻感受和理解,表现了徐坤作为学者的睿智。同时,笔者试图用福柯的话语理论来揭示知识分子精英在这一时期的精神困境,感受徐坤在幽默、辛辣背后的痛楚和清醒。
   第二章主要梳理了徐坤对当下知识女性在社会、事业和家庭等方面处境的描述,这也是她作为知识女性不得不面临的困境。虽然她用了两种笔触,嘲讽男性的同时对女性以一种低回、婉转的笔触写出她们的无奈和转变,但仍表现出其呼唤两性和谐局面的美好愿望。
   第三章论述了徐坤对于社会发展变化的关注,大众的生存和生活成为其叙述对象,这表达了作家对于时代和社会的一份责任心。并且重点分析了其近期的作品,如《八月狂想曲》、《杏林春暖》、《通天河》等,意在揭示徐坤对创作的不懈努力和探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