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313例男性不育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的研究
【6h】

313例男性不育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Y染色体微缺失与男性不育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据WHO统计,目前全世界约有15%的育龄夫妇不育,其中约50%是男方原因造成的或与男方有关系。在引起男性不育的因素中,遗传缺陷所引起的精子发生障碍约占男性不育的30%以上。其中Y染色体微缺失是继克氏综合症(Klinefelter syndrome)之后导致男性不育的第二大遗传因素,但由于研究对象的入选标准不同,男性不育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文献报道的比例不同,由1%至55.5%不等。
   20世纪70年代年人们就已经认识到Y染色体长臂微缺失与精子生成障碍有关,1976年Tiepolo和Zuffardi等研究发现6例无精子症患者的Y染色体长臂远端有微缺失,从而第一个证明了遗传因素和生精障碍密切相关,提出在Y染色体长臂上存在着控制精子生成基因的位点,命名为无精子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此后,Y染色体微缺失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Vogt等将AZF划分为无重叠的3个区域:AZFa、AZFb和AZFc,认为缺失多发生于AZFc和AZFb区中。1999年Kent-First等发现AZFb和AZFc之间也有精子生成相关的基因存在,命名为AZFd区。
   研究发现,Y染色体微缺失的患者大都表现为无精子症或严重少精子症。卵胞内精子注射(ICSI,Intracytoplasmicsperm injection),为男性不育症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使男性无精症和严重少精症患者看到了希望,但也有可能使遗传缺陷传递给下一代,导致子代不育。对于Y染色体微缺失的患者,可通过产前诊断技术对胚胎进行诊断,选择性的移植女性胚胎,从而避免遗传缺陷的垂直传递。因此,对Y染色体微缺失患者的缺失频率、大小的检测对是否可采用ICSI进行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染色体核型异常是不孕不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Klinefelter syndrome,常染色体多态性,染色体结构畸变和大Y染色体等多种类型,并且染色体异常可通过配子遗传给下一代,导致子代发育异常,因此染色体核型分析对于筛查不育原因和优生优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313例特发性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的缺失类型、缺失位点、缺失频率与染色体核型异常的相互关系。
   方法:
   1参照2004年EAA和EMQN颁布的第二版《Y染色体微缺失分子诊断指南》和国内外研究者的研究状况,本研究采用亚能生物技术(深圳)有限公司生产的Y染色体微缺失基因检测试剂盒,对Y染色体上AZFa、AZFb、AZFe和AZFd区共16个STS位点进行多重PCR检测,其中原发性无精子症患者140例,严重少精症患者173例,45例生育正常的男性和5例女性进行了Y染色体微缺失的分子检测。
   2对其中286例男性不育患者进行常规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核型分析根据《人类染色体国际命名体制(ISCN,1995)》描述。
   结果:
   1所有标本经多重PCR检测,均检测出内参SY14位点,表明所检测的DNA模板符合要求,确定了扩增系统的有效性。
   2在313例生精障碍患者中(包括原发无精症和少精症患者),共检测出32例Y染色体微缺失患者,总缺失率为10.22%。其中原发性无精症患者140例,检出Y染色体微缺失25例,缺失率为17.86%;少精症患者173例,检出Y染色体微缺失7例,缺失率为4.05%。45例生育正常的男性无一例发生Y染色体微缺失。空白对照和女性对照中均未见扩增产物。
   3从AZF位点分析缺失情况,32例微缺失患者的缺失类型为:AZFb单独缺失1例,AZFcd联合缺失20例,AZFbcd联合缺失6例,AZFabcd全部缺失5例。其中AZFcd联合缺失最多,占所有检出Y染色体微缺失患者的62.5%(20/32)。
   4对313例生精障碍患者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的同时,对其中286例进行常规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出正常染色体核型253例,异常核型33例,染色体异常率为11.54%。其中检测出Klinefelter syndrome14例,染色体核型为47,XXY;性反转者3例,染色体核型为46,XX;47,XYY1例,患者多一条Y染色体。此外还检测出其它的染色体核型异常,例如嵌合体的存在,染色体臂间倒位,平衡易位等。
   结论:
   1本研究对313例生精障碍患者进行了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共检出32@例缺失患者,缺失率为10.22%。
   2 Y染色体微缺失患者有可能将缺失垂直传递给男性后代,因此对原发性无精症和严重少精症患者,在进行ICSI治疗前,应当常规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
   3 Y染色体微缺失与染色体核型异常不呈一一对应关系,Y染色体微缺失的患者有染色体核型正常的,也有染色体核型异常的,如果对Y染色体有微缺失但染色体核型正常的患者实施ICSI治疗,就有可能将有缺陷的基因传递给下一代。因此,建议男性不育患者在检查染色体的同时应做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减少Y染色体微缺失造成的遗传缺陷和遗传病的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