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植床四点定位法降低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后散光的临床观察
【6h】

植床四点定位法降低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后散光的临床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植床四点定位法降低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后散光的临床观察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光学性角膜移植术后散光的原因及控制方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对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散光度数(astigmatism)及角膜地形图(topogoraphy)参数变化的比较,探讨降低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后散光的方法。国内同行大多术中采用巩膜固定环,将其缝合于直肌间的浅层巩膜上,利用巩膜环的环形张力固定眼球并撑开眼睑,从而确保植床边缘保持圆形,从而减少术后散光。但巩膜环的使用也可以造成一定程度的散光,同时对于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中有增加眼内压力的风险,故在有晶状体眼或者是有完整后囊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眼,一般不建议采用巩膜环。本实验选用50例圆锥角膜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病例术中均行前房穿刺放液以降低眼球内压力,故而都存在引起植床变形的因素,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和拆线后1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散光度数及角膜地形图相关参数变化,探讨在深板层角膜移植术中,采用植床四点定位法,通过减少植床扭曲能否有效地降低术后角膜散光。
   方法:
   1.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不伴有角膜基质层瘢痕的圆锥角膜病例50例(50眼)。将其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实验组(25眼)术中制作植床前先采用缝线四点定位法,用进口10-0单根尼龙线于角巩膜缘处预置浅层缝线,对称标记出角膜12点、6点、3点、9点四个钟点的位置,以十字交叉法标记瞳孔光学中心;B组为对照组(25眼)术中仅标记瞳孔光学中心,不预置缝线定位。
   2.两组患者术后7-10天出院,随访6-12个月,完全拆除缝线时间6-7个月。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及拆线后1个月(术后7-8个月)行眼科常规检查,以病历形式记录每次复诊时的角膜地形图资料、屈光状态、最佳矫正视力,以上检查分别由本院同一操作熟练的技术人员进行。
   结果:
   1.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3个月。植床植片对位良好,无发生角膜植片排斥反应、继发性青光眼等。
   2.对比观察两组病人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拆线后1个月(术后7-8个月)最佳矫正视力、综合验光仪测得散光度及角膜地形图参数变化。
   2.1 术后1个月:A组病人最佳矫正视力0.3-0.6,平均0.49±0.86;散光度平-2.58±0.65D; SimK值平均2.89±1.06D。B组病人最佳矫正视力0.2-0.5,平均0.44±0.13;散光度平均-4.41±0.97D;SimK值平均5.76±2.72D。两组病人的最佳矫正视力比较,t=1.54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散光度比较t=8.32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的SimK值比较,t=7.53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术后3个月:A组病人最佳矫正视力平均0.60±0.10;散光度平均-2.09±1.04D; SimK值平均2.33±1.00D。B组病人最佳矫正视力0.2平均0.55±0.13;散光度平均-3.77±0.89D; SimK值平均4.52±1.51D。两组病人的最佳矫正视力比较,t=1.56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散光度比较t=7.52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的SimK值比较,t=6.02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拆线后1个月(即术后7-8个月):A组病人最佳矫正视力平均0.71±0.12;散光度平均-1.70±0.89D; SimK值平均1.91±0.78D。B组病人最佳矫正视力平均0.53±0.13;散光度平均-2.86±0.82D;SimK值平均3.65±1.51D。两组病人的最佳矫正视力比较,t=3.84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散光度比较t=4.90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的SimK值比较,t=5.71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实施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圆锥角膜,术中采用植床四点定位法能够有效地减少因眼内压下降、眼球变形、植床扭曲造成的术后散光。
   2.采用缝线开睑,植床四点定位法,相对于国内普遍采用的巩膜环固定眼球的方法,对眼球不施加压力,同时相对于八点或多点定位,四点定位法更加准确、简单易行,对正常角膜组织损伤小,适用于各类光学性角膜移植手术。
   3.角膜地形图所反映的散光,排除了晶状体及视网膜对屈光的影响因素,能够真实反映手术后角膜的形态,但这仅代表角膜的散光情况,因此对于视力提高不明显的患者也应参照散瞳验光结果。
   4.光学性角膜移植术的手术缝合技术(缝线技术、缝线调整技术)及术中植床的制作和植片的钻取、植床与植片大小的匹配等各个环节均影响术后散光的程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