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富血小板血浆对兔半月板无血管区损伤修复的作用
【6h】

富血小板血浆对兔半月板无血管区损伤修复的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1 半月板的结构和功能

2 半月板损伤治疗的现状

3 PRP用于半月板损伤治疗的探索

4 PRP用于半月板损伤治疗的意义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富血小板血浆在运动医学领域的应用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对兔膝关节半月板无血管区损伤修复的作用,探讨PRP促进半月板损伤修复的能力与机制,为PRP在半月板损伤治疗领域的应用提供实验资料。
   方法:选取18只3-4月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只,分别命名为A、B、C组。自各实验动物兔耳中心动脉抽取7-8ml动脉血,其中5ml动脉血使用二次离心法,即第一次离心以2000r/min离心10min,第二次离心再以2000r/min离心10min,制备PRP约0.5ml做术中关节腔内注射用;2ml动脉血于血细胞分析仪中先进行血小板计数,然后使用同样的二次离心法制备PRP后再对PRP进行血小板计数,验证制备出的PRP是否符合实验要求。对全部18只实验动物进行手术操作,在直视下对双膝关节半月板前角无血管区行长度为2mm的放射状损伤造模处理。规定右膝关节为实验组,造模后向关节腔内注入制备好的0.5mlPRP及相应激活剂(牛凝血酶、葡萄糖酸钙);左膝关节为对照组,半月板造模损伤后不予干预处理,术后均不采取膝关节制动措施。分别于术后1、3、5周处死A、B、C组各6只实验动物,将实验动物双膝关节外侧半月板完整取出,处死取材时再将A、B、C各组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只,命名为切片组及ELISA组,分别进行显微镜下组织学观察及生长因子的测定。实验动物处死取材后先对取材半月板进行大体观察,观察损伤半月板的愈合情况。之后切片组取材半月板进行相应处理后对其进行病理切片及HE染色、番红-O染色,于显微镜下观察实验组及对照组半月板损伤的愈合情况;ELISA组取材半月板使用兔PDGFELISA试剂盒检测取材半月板组织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的含量。
   结果:
   1、实验动物术后均未出现感染、伤口不愈合等并发症。
   2、使用二次离心法制备PRP中血小板浓度约为全血中血小板浓度的4.68倍,符合PRP对血小板富集程度的要求。
   3、大体观察:实验组半月板术后1周时半月板损伤裂口处有薄模样组织存在,损伤裂口仍较明显;术后3周时可见半月板损伤裂口处出现纤维瘢痕样组织部分填充,损伤裂口已不明显;术后5周时间半月板损伤裂口处被纤维结缔组织完全填充。
   对照组半月板术后1周、3周及5周时半月板损伤裂口均明显存在,5周时部分半月板损伤裂口处有少量纤维瘢痕样组织不完全填充。
   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3、5周实验组半月板大体观察愈合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4、显微镜下观察:实验组半月板术后1周时在半月板损伤裂口边缘处有大量细胞浸润,主要为炎细胞,其次为成纤维细胞,并出现少量纤维软骨细胞,番红-O染色未见明显着色;术后3周及5周可见损伤裂口处新生组织填充逐渐增多,并与周围正常半月板组织形成紧密连接,新生组织中纤维软骨细胞逐渐增多,细胞外基质成分逐渐增多并出现纤维成分及新生毛细血管形成;番红-O染色范围逐渐扩大,表明新生组织中软骨成分逐渐增多。
   对照组半月板术后1周时半月板损伤裂口边缘毛糙,无细胞浸润现象,亦无纤维软骨细胞出现;术后3周及5周可见半月板裂口处出现少量新生组织,但与周围组织连接不紧密,其中的纤维软骨细胞数量明显少于实验组,亦无新生毛细血管形成,细胞基质成分较少,番红-O染色见番红-O着色始终不明显。
   显微镜下观察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后显示术后1周实验组和对照组半月板损伤愈合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周及5周实验组半月板愈合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5、半月板中PDGF含量测定: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使用兔PDGFELISA试剂盒测定ELISA组单位重量半月板组织中PDGF的含量,结果显示术后3周实验组半月板中PDGF含量(91.17±5.58ng/kg)显著高于对照组(72.67±9.50ng/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实验组PDGF含量较对照组多,术后5周对照组PDGF含量高于实验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半月板中PDGF含量术后3周时最高(91.17±5.58ng/kg),术后5周时最低(65.73±1.92ng/kg)。
   结论:PRP应用于兔膝关节外侧半月板无血管区损伤模型,能够刺激半月板损伤部位的炎性反应发生和细胞聚集;促进半月板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促进新生毛细血管的形成及软骨分化,对半月板无血管区损伤的修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