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人工荨麻疹患者血浆中神经肽Y和外周血中嗜碱性粒细胞表面CD63的检测及意义
【6h】

人工荨麻疹患者血浆中神经肽Y和外周血中嗜碱性粒细胞表面CD63的检测及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结果

1 神经肽Y的检测结果

2 嗜碱性粒细胞表面CD63的检测结果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
   本研究应用放射免疫法和流式细胞术对24例人工荨麻疹患者和16例正常人血浆中神经肽Y和外周血中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CD63进行检测,探讨神经肽Y和嗜碱性粒细胞在人工荨麻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
   人工荨麻疹(UrticariaFactitia)又名皮肤划痕症,是指搔抓或用钝性物体在皮肤上轻压划过,数分钟后沿抓痕或划线出现的条状风团样隆起,部分病人伴瘙痒,不久即消退。其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仍尚不明确,大多数学者认为其与真菌及其代谢产物、系统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疥虫感染、怀孕等有关;也有研究认为精神、心理因素在该病的发病进程中起重要作用。人工荨麻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其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致使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近年来,关于人工荨麻疹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报道并不多,部分人工荨麻疹患者接触变应原(屋尘螨和粉尘螨)后可发病,表明在人工荨麻疹发生过程中过敏因素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另外有研究提示精神心理因素与人工荨麻疹的发病也有一定的关系。在过敏性疾病发生时,周围的神经末梢可被许多物质包括多种变应原、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刺激释放神经肽[1],而神经肽Y是神经肽的一种,是人体中含量最丰富的神经肽之一。近年来发现神经肽Y参与多种精神科常见疾病的产生机制,也有研究发现忧郁、紧张、焦虑、负性生活事件刺激、时间紧迫感、争强好胜、生活规律重大变动、工作学习压力大等精神心理因素与人工荨麻疹的发病有一定关系[2-4]。嗜碱性粒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效应细胞之一,活化的嗜碱性粒细胞在过敏反应中脱颗粒释放如肝素、组胺等其他活性介质。CD63是嗜碱性粒细胞组胺颗粒囊泡膜表面的重要标志,当嗜碱性粒细胞活化并释放出颗粒时,CD63分子转移到细胞膜表面,所以CD63被认为是活化的嗜碱性粒细胞的重要标志物[5-6]。
   本课题旨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学说的指导下,探讨神经肽Y和嗜碱性粒细胞在人工性荨麻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
   方法:
   实验组24例病例均来自2011年8月至2011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门诊人工荨麻疹患者,发病时间5天~8年。入组标准:①依据吴志华主编《皮肤性病学》一书中所确定的人工荨麻疹的诊断标准:指瘙抓或用钝器划皮肤后,在该处很快形成与抓痕或划痕一致的风团,即皮肤划痕征(Dermographism)阳性,具体的标准化方法如下:用球面直径0.8~1.0cm的划痕器械(废旧圆珠笔芯即可)在前臂屈侧无皮疹处,以50克左右的压力(笔尖压低皮肤约0.5cm)和1.0cm/s的划速划痕,划后观察15min左右②受试对象在1个月内不能使用过免疫抑制剂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1周内不能使用过任何抗组胺药物③受试对象不能合并其他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等,所有女性患者皆处于非妊娠期或非哺乳期。正常对照组16例,是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均与病例组相匹配的同期健康者。检测神经肽Y的试剂为碘(125I)神经肽Y放射免疫分析药盒,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CD63的检测用CD45-PERCP/CD203c-PE/CD63-FITC三联抗体标记嗜碱性粒细胞,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63的表达。实验的每个步骤皆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统计分析方法: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处理,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数据首先经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一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数据用均值±标准差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一组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Mann-Whitney检验。
   结果:
   1、神经肽Y的检测结果:该组数据首先经正态性检验,是服从正态分布的(P=0.2>0.1),结果用均值±标准差表示。人工荨麻疹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浆中神经肽Y的含量分别是111.155±36.832(pg/ml)和103.456±44.697(pg/ml),再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结果示两组无明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556>0.05)。
   2、嗜碱性粒细胞表面CD63的检测结果:该组数据经正态性检验后是不服从正态分布的(P=0.003<0.1),结果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人工荨麻疹组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细胞膜表面表达CD63的嗜碱性粒细胞数分别是280.5/176.7、18.1/33.5,再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Mann-Whitney检验,统计结果示两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5)。
   结论:
   人工荨麻疹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浆中神经肽Y含量测量值统计结果示两组无明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神经肽Y与人工荨麻疹发病过程的关系尚未确定,有待进一步研究;人工荨麻疹组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细胞膜表面表达CD63的嗜碱性粒细胞数的统计结果示前者含量明显升高,二者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人工荨麻疹患者外周血中的嗜碱性粒细胞处于活化状态,嗜碱性粒细胞可能参与了人工荨麻疹的发病过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