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现代农村治理主体培育路径分析
【6h】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现代农村治理主体培育路径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现代农村治理主体培育的理论阐述及其意义

(一)基本理论阐释

1.国家治理

2.国家治理现代化

3、农村治理主体

(二)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培育农村治理主体的要求

1.多中心治理要求

2.协同治理要求

(三)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培育农村治理主体的意义

1.满足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多元需求

2.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3.有利于进一步落实“村民自治”的内涵

二、当前农村基层治理过程中治理主体的现状分析

(一)当前农村基层治理过程中治理主体的优势分析

1.主体范围多元化的优势

2.主体利益多元化的优势

3.主体观念多元化的优势

4.主体权利多元化的优势

(二)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农村治理主体存在的问题

1.农村治理核心主体(农民)的主体意识缺失

2.农村治理主体的结构构成失衡

3.农村治理主体之间的权责不清

4.农村治理主体权力运行的失范

5.农村治理核心主体(农民)自身独立性丧失

三、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农村治理主体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城乡二元结构限制农村治理主体的主体意识生成

1.经济上马太效应造成农村持续积贫积弱

2.政治上地位不平等导致单中心治理模式突出

3.农民心理上的自卑、顺从不利于其主体意识生成

(二)乡土传统文化阻碍农村治理主体的主体意识养成

1.封建残余意识的阻碍

2.传统宗族制度的规制

3.保守型思维仍占主体

(三)村民自治的“停滞”状态影响农村治理主体良性成长

1.刚性推进导致村民自治民主的虚置

2.多主体干预导致村民自治民主的异化

3.制度缺失制约了村级民主内涵的实现

(四)乡土文化传统影响了农村治理主体素质的提升

(五)经济因素影响农村治理主体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1.经济贫困影响农村治理主体政治参与的热情

2.分散的经营方式使农村治理主体组织性不强

四、符合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的农村治理主体培育的路径选择

(一)完善农村治理主体建构的法律法规

1.以法律规范基层政府行为,实现依法行政

2.以法律规范治理主体行为,明确权力边界

(二)细化农村治理主体行为实施的制度规制

1.以制度建设实现农村治理结构动态平衡

2.以制度建设确保农村治理主体程序正义

3.以制度建设促进农村治理主体参与创新

(三)培育符合农村治理要求的新型农民

1.培养农民参与农村治理的民主素质

2.培育农民参与农村治理过程的理性思维

(四)新型乡村政治文化的建设与灌输

1、培育参与型政治文化

2.构建乡土气息的政治文化

3.强化农村新型文化形态的传播

(五)夯实农村治理主体的经济基础

1.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完善农村治理基础设施建设

2.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展开▼

摘要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一个全毅的、重大的、具有极高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命题。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先后提出过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等,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第一次讲,因此,被誉为党和政府所提出的第五个现代化。在此大趋势下,农村治理现代化也成为学者关注和研究的重点,那么农村治理主体的研究和培育就不可避免也必须成为关注和讨论的话题。本文在国家治理现代化是视角下,根据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些治理经验和治理手段对农村治理主体就提出了新的要求,旨在提高农村治理主体的主体意识,提高参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中的主体作用。基于此,本文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背景,以培育农村治理主体的主体意识为核心,对当前农村群众进行了调查、研究,深入探讨了农村治理主体在农村治理中的优势,制约农村治理主体意识养成的因素,并相应地提出了培育农村治理主体的路径选择。
  除了引言和结语外,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现代农村治理主体培育的理论及其意义。文章认为,多中心治理和协同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培育农村治理主体的要求;从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培育农村治理主体,满足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多元需求,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利于进一步落实“村民自治”的内涵。
  第二部分,深入分析了当前农村基层治理过程中治理主体的现状。首先,文章阐述了当前农村基层治理过程中治理主体的优势。例如,主体范围多元化的优势,主体利益多元化的优势,主体观念多元化的优势和主体权利多元化的优势。其次,文章探讨了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农村治理主体存在的问题。例如,农村治理核心主体(农民)的主体意识缺失,农村治理主体的结构构成失衡,农村治理主体之间的权责不清,农村治理主体权力运行的失范和农村治理核心主体(农民)自身独立性丧失。
  第三部分,探究了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农村治理主体存在问题的原因。文章认为,主要是五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从城乡二元结构限制农村治理主体的主体意识生成。经济上马太效应造成农村持续积贫积弱,政治上地位不平等导致单中心治理模式突出,农民心理上的自卑、顺从不利于其主体意识生成。二是乡土传统文化阻碍农村治理主体的主体意识养成。包括封建残余意识的阻碍,传统宗族制度的规制和保守型思维仍占主体。三是村民自治的“停滞”状态影响农村治理主体良性成长。包括刚性推进导致村民自治民主的虚置和多主体干预导致村民自治民主的异化。四是乡土文化传统影响了农村治理主体素质的提升。五是经济因素影响农村治理主体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例如,经济贫困影响农村治理主体政治参与的热情,分散的经营方式使农村治理主体组织性不强。
  第四部分,提出了符合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的农村治理主体培育的路径选择。一是完善农村治理主体建构的法律法规。以法律规范基层政府行为,实现依法行政。以法律规范治理主体行为,明确权力边界。二是细化农村治理主体行为实施的制度规制。以制度建设实现农村治理结构动态平衡,以制度建设确保农村治理主体程序正义,以制度建设促进农村治理主体参与创新。三是培育符合农村治理要求的新型农民。包括培养农民参与农村治理的民主素质和理性思维。四是新型乡村政治文化的建设与灌输。包括:培育参与型政治文化,构建乡土气息的政治文化,强化农村新型文化形态的传播。五是夯实农村治理主体的经济基础。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完善农村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