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论困境和可能出路
【6h】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论困境和可能出路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何为“日常生活审美化”?

第一节 “审美化”概念的含混性

一、“审美化”与“感性”

二、“审美化”与“图像化”

三、“审美化”与“娱乐化”

四、“审美化”与“物化”

第二节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日常生活化”的差异

一、价值取向

二、从无利害到有利害

三、从自律性到他律性

第二章 “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困境之生成动因

第一节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现实语境

一、中西方文化形态差异

二、20世纪90年代文学理论的转型与突围

第二节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论资源

一、西方之反思批判——“立法者”

二、中国之“拿来主义”——“阐释者”

第三节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意识形态

一、政治意识形态

二、消费主义

三、大众传媒

第三章 “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的可能出路

第一节 “审美”与日常生活

一、西方美学对“审美”与日常生活关系的关注

二、中国学者对“审美日常生活化”的关注

第二节 审美研究对“功利’’的关注

一、原始艺术关注审美的实用性

二、古典美学关注“审美无利害”

三、现代美学关注“审美功利性”

第三节 “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的可能出路

一、日常生活的双重性

二、人生之最高境界——审美境界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1988年4月,英国学者迈克·费瑟斯通提出了“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概念,21世纪初这一概念被引进国内,虽然引起了国内学者的热烈讨论,但是由于未深入到理论层面作深刻的剖析,尤其是错把“日常生活审美化”误读为“审美的日常生活化”,因此“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陷入到理论窠臼中。本文将分为三章从三个维度即“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论困境、理论困境生成之动因、“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的可能出路来具体探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论困境和可能出路。
  本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包括三个章节:
  第一章主要是在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新梳理“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概念。从“审美化”这一关键词入手反思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大致可以将对“审美化”的理解分为四种类型:一是“感性”,认为“日常生活审美化”就是充斥于日常生活当中的各种感性欲望;二是“图像化”,提倡“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的图像学路线,而图像“非现实化”的特征就是“审美化”;三是从波兹曼的《娱乐至死》出发,将“审美化”解读为“娱乐化”;四是从人们消费物之外观形式的角度,将“审美化”解读为“物化”或者“物性”。仔细观察这些研究路线都是从“感性”、“图像”、物的“外观”等字面意义理解“日常生活审美化”,但事实上“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审美对日常生活的救赎和升华,而感性、欲望、图像等都是日常生活对审美的亵渎,这其实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反面“审美的日常生活化”。深入分析,“日常生活审美化”和“审美日常生活化”在价值取向、有无利害、是否自律三个方面均不相同。
  第二章从语境、理论资源、意识形态三个角度分析“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困境之生成动因。中西方在社会形态上存在着巨大差异,而且由于90年代大众文化的兴起,文学理论也做出了相应的理论转型,如今中国的社会文化形态也截然不同于90年代大众文化、精英文化、主流文化三足鼎立的局面;西方学者是在对现代性反思批判的基础上提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现代性造成了艺术与日常生活的严重隔离,因此“日常生活审美化”主张艺术与日常生活的融合。然而国内学者不仅忽视理论自身的批判性,“拿来”般直接对当下国内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做出机械的解释,而且忽视中西方社会形态的差异,这都造成了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误读;当下意识形态不再局限于国家机器的形式,政治意识形态、消费文化、大众传媒都作为意识形态,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导致了“审美”的变异。
  第三章试图寻找“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的可能出路。审美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在不同时期,即以鲍姆加登为代表的美学创始时期、以康德为代表的古典美学时期、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美学时期都有不同的表现。费瑟斯通在对现代性反思的基础上主张审美与日常生活的融合,而国内学者对“审美日常生活化”的广泛关注使“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原义不断地被曲解,因为“审美日常生活化”实际上是审美与日常生活貌合神离的假象。与此同时,审美与功利之间的关系在原始艺术、古典美学、现代美学三个时期也有着不同的表现,然而日常生活不只是形而下的,即衣食住行等人类最基本的物质活动,它也有形而上的精神层面,因此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研究应更多地关注审美对日常生活品格的提升,而不是被沦为科技、消费等意识形态的奴隶的日常生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