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枣林日本龟蜡蚧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机理研究
【6h】

枣林日本龟蜡蚧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机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1引言

2试验地概况

3研究材料与方法

3.1枣林日本龟蜡蚧种群与昆虫群落数量调查

3.1.1日本龟蜡蚧若虫调查

3.1.2日本龟蜡蚧越冬雌成虫调查

3.1.3树冠昆虫群落调查

3.2枣树皮的取样及内含物的测定

3.2.1氨基酸测定

3.2.2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3.2.3草酸含量测定

3.2.4单宁含量测定

3.2.5生物碱含量测定

3.3分析方法

3.3.1数据分析方法

3.3.2统计分析方法

3.3.3中性物种的概念与划分

4结果与分析

4.1枣林主要害虫、天敌的种类组成

4.1.1日本龟蜡蚧种群数量的时序动态

4.1.2枣林天敌昆虫类群个体数的时序动态

4.2枣林昆虫群落对日本龟蜡蚧的影响

4.2.1枣林主要害虫、天敌的数量组成

4.2.2枣林主要害虫各类群组成比较

4.2.3枣林主要害虫群落指数的时序动态

4.2.4枣林天敌昆虫各类群组成比较

4.2.5枣林天敌昆虫群落指数的时序动态

4.2.6枣林主要害虫和天敌的空间生态位分析

4.2.7枣林主要害虫和天敌的时间生态位分析

4.2.8枣林主要害虫和天敌的时间—空间二维生态位分析

4.2.9不同样地类型昆虫群落的相似性

4.3寄主枣树树皮内含物对日本龟蜡蚧的影响

4.3.1日本龟蜡蚧的发生状况

4.3.2枣树皮中可溶性糖含量分析

4.3.3枣树皮中氨基酸分析

4.3.4枣树皮中单宁含量分析

4.3.5枣树皮中草酸含量分析

4.3.6枣树皮中生物碱含量分析

4.3.7枣树皮内含物各成分含量的因子分析

4.3.8枣树皮内含物各成分含量的主成分分析

5结论与讨论

5.1结论

5.2讨论

6参考文献

7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作者简历

9致谢

展开▼

摘要

日本龟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us)是危害枣树的重要害虫之一,常造成枣树树势衰弱,枣果产量降低,受害严重的枣林甚至连年绝收.而枣树是中国的特有树种,枣果又是重要的木本粮食,为生产绿色无公害的优质红枣,进行日本龟蜡蚧的生态调控机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选择了七种不同类型的枣林,对影响日本龟蜡蚧种群数量变化的昆虫群落和与其生存密切相关的枣树本身营养物质及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枣林节肢动物共有12目、70科、148种,就物种数而言,与农作物间作的各类型枣林物种数量多,单作枣林(未除杂草)和枣、杨树间作林物种数居中,单作枣林(除杂草)的物种数最少.2单作枣林中各月份日本龟蜡蚧的种群数量明显高于间作枣林;未除杂草的单作枣林害虫物种数量多于除杂草单作枣林;可见,间作物和杂草的存在能促进枣林节肢动物种群的建立,使群落物种数增加.3间作枣林中平原和丘陵交界处的枣、棉花间作林昆虫群落中害虫及天敌的物种多样性、均匀性高,优势度、优势集中性指数低;而平原地区其他类型枣林昆虫群落中害虫、天敌的物种多样性、均匀性低,优势度、优势集中性指数高.4七种不同类型样地从7月初至9月底日本龟蜡蚧种群数量呈逐渐减少态势,而天敌种群数量于7月下旬略有下降,然后至9月初基本持平,9月底又有回升现象.可见天敌对日本龟蜡蚧有一定的跟随作用,同时也说明日本龟蜡蚧并非是天敌的唯一食物来源.5不同类型枣林主要害虫、天敌的数量组成存在明显差异.环境异质性大的枣、棉花间作林害虫与天敌的比值最小(7.31:1);环境异质性小的单作枣林,其比值最大(153.25:1);这充分说明枣粮间作能改善昆虫的生存环境,增加天敌昆虫物种数及个体数,降低害虫、天敌比例,提高群落的相对稳定性.6枣林主要害虫、天敌的空间生态位研究结果表明,天敌昆虫红点唇瓢虫与日本龟蜡蚧的空间生态位重叠值(0.948500)比大草蛉与日本龟蜡蚧的空间生态位重叠值(0.888200)大0.060300 ;而红点唇瓢虫与大草蛉的空间生态位重叠值为0.799500,表明两物种间有较强的种间竞争和并发捕食作用.7通过对不同样地昆虫群落相似性进行聚类分析比较,结果发现枣、棉花间作样地昆虫群落属于单独成类,合并最晚,{单作枣林(已除杂草)和枣、杨树间作林}是在{枣、荞麦间作林,枣、豆间作林}和{枣、花生间作林}合并又与{单作枣林(未除杂草)}归类之后的特殊状态集;{枣、荞麦间作林,枣、豆间作林}和{枣、花生间作林};{单作枣林(未除杂草)、单作枣林(已除杂草)}和{枣、杨树间作林}有类似的发展趋势.8不同样地类型枣树皮营养物、次生代谢产物五个测定指标与日本龟蜡蚧发生危害程度间的关系表明:可溶性糖含量高,单宁、草酸、生物碱含量低,日本龟蜡蚧发生危害严重;反之亦然.氨基酸含量高低与日本龟蜡蚧发生危害间关系不明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