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成人上、下颌骨的CT三维重建与标本对照观测及临床意义
【6h】

成人上、下颌骨的CT三维重建与标本对照观测及临床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影像检查技术在上、下颌骨研究中的应用

附录 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背景: 牙种植术是一种修复牙缺损的新技术,为牙缺失患者提供了一种功能良好、外形美观的修复方法,但在牙种植术操作过程中,尤其是一些牙槽嵴萎缩的老年患者,由于操作者对颌骨内下颌管的位置、走行和上颌窦的解剖特点,以及牙根与下颌管、上颌窦的位置关系不清晰,常导致下颌牙根损伤下牙槽神经引起下颌部麻木或感觉消失,上颌牙根误入上颌窦引起上颌窦瘘及感染等并发症,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牙种植术的开展及应用。 目的: 利用螺旋CT的三维重建技术和标本,观察颌骨内下颌管的走行及其内的下牙槽神经、血管的排列关系和上颌窦的解剖特点,测量牙槽窝的深度和各牙根尖至下颌管、上颌窦的距离,为牙种植术等提供形态学基础。 材料和方法: 收集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施行颌面部螺旋CT扫描的成年人,且无颌骨及牙病变者100例,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龄20-50岁。选取成人上、下颌骨陈旧标本各20例和新鲜标本各10例,牙无缺失,第三磨牙萌出。将被检查者的原始影像数据输入CT三维重建工作站,使用ADW4.2重建软件的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技术(MPR)、曲面重组技术(CPR)等重建软件进行影像重建。在标本上解剖出下颌管、上颌窦和下颌管内的下牙槽血管、神经。测量牙槽窝深度和牙根尖至下颌管、上颌窦的距离。 结果: 1.在VR重建影像上,可清晰显示上颌骨、下颌骨及其下颌管的颏孔、下颌孔形态。在CPR重建影像上,下颌管壁由一薄层骨密质构成,长64.55±1.30mm;新鲜标本下颌管内的下牙槽血管位于下牙槽神经的上方。新鲜标本的上颌窦呈锥形腔隙,65.0%上颌窦的下壁呈平坦状,35.0%呈不规则状;自上颌窦下壁向上有凸起的骨隔,将上颌窦分隔为数个腔,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之间的骨隔较多见。60.0%黏膜隔的深面无骨隔存在。 2.在CPR重建影像和标本上,下颌牙槽窝深度以下颌第二前磨牙最深,左、右侧分别为12.79±1.20mm和12.70±1.15mm,由深到浅为下颌第二前磨牙、下颌第一前磨牙、下颌第二磨牙、下颌第一磨牙和下颌第三磨牙,其中第三磨牙远中根牙槽窝最浅,左、右侧分别为9.94±1.20mm和9.88±1.21mm。 3.在MPR重建影像和标本上,上颌牙槽窝深度以上颌第二前磨牙最深,左、右侧分别为13.31±0.89mm和13.01±0.91mm,由深到浅为上颌第二前磨牙、上颌第一前磨牙、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磨牙和上颌第三磨牙,其中第三磨牙远中颊根牙槽窝最浅,左、右侧分别为7.13±1.05mm和6.91±1.17mm。 4.在CPR重建影像和标本上,下颌磨牙远中根尖距下颌管上壁距离均较近中根尖近,下颌牙根尖至下颌管上壁的距离以第二磨牙最近,由近及远为下颌第二磨牙、下颌第一磨牙、下颌第三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和下颌第一前磨牙。 5.在MPR重建影像和标本上,上颌磨牙的近中颊根至上颌窦距离均较舌根和远中颊根近,由近及远为近中颊根、舌根和远中颊根;上颌第一前磨牙的颊根至上颌窦距离较舌根近,但其颊、舌根均较上颌第二前磨牙牙根远;上颌牙根尖至上颌窦下壁距离以第一磨牙最近,由近至远为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磨牙、上颌第三磨牙、上颌第二前磨牙和上颌第一前磨牙。 结论: 1.下颌管走行、上颌窦下壁结构、牙槽窝深度和各牙根尖至下颌管、上颌窦距离,对选择适宜长度的牙种植体,避免牙种植体损伤下牙槽神经和误入上颌窦等具有临床意义。 2.螺旋CT三维重建与标本的牙槽窝深度和牙根尖至下颌管、上颌窦的距离呈一致性,但具体测量数值存在差异,在临床上选择牙种植体时应注意其长度,防止牙种植体过长而导致相应并发症的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