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福斯特的文化歧视《印度之行》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6h】

论福斯特的文化歧视《印度之行》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Acknowledgements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E.M. Forster and A Passage to India

1.2 Literature Review of A Passage to India

1.3 The Framework of the Paper

Chapter 2 Marginalized Cultural Identity of the Indians

2.1 Unnamed Indians With No Cultural Identity

2.2 An Indian Intellectual's Loss of Cultural Identity.

Chapter 3 Cultural Prejudice Presented by Symbols

3.1 Cultural Symbols in the Novel

3.2 The Symbol of Setting: Unfair Cultural Comparison

3.3 The Symbol of Marabar Caves: Primitive Indian Culture

Chapter 4 Indian Culture as Mystical

4.1 Strangeness of Whole India

4.2 Intangibility of Hinduism

4.3 Intolerance Towards “Mystical” Indian Culture

Chapter 5 Conclusion

Notes

Bibliography

展开▼

摘要

《印度之行》是二十世纪初一部出色的英国小说,也是作者福斯特最为成功和重要的小说。与其它关于殖民主义题材的小说不同,福斯特在《印度之行》中竭力想要在英国殖民者和印度人民之间建立一种和谐友好的关系。尽管如此,小说中的印度文化是通过一个英国殖民者的角度呈现给读者的,其中弥漫着一种强烈的文化歧视。本文旨在用后殖民批评理论研究作者对印度文化的歧视,并以此为主线分别从印度人的文化身份边缘化、文化歧视在象征物中的体现和印度文化的神秘感三方面进行分析。本研究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介绍作者福斯特和小说《印度之行》的创作过程、以及改小说在国内外的研究综述。福斯特于1912年和1921年两次拜访印度,为《印度之行》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另外,小说的成功问世与印度穆斯林学生马苏德和英国绅士莫里森的热心帮助分不开。自1924年出版以来,小说受到了来自不同背景的批评者的关注,他们从各自的视角来阅读和解析这篇小说,包括女性主义视角、人文主义视角和后殖民主义视角。有些批评者致力于研究它的写作技巧和风格,有些致力于研究它的政治色彩,有些强调它的宗教话题,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部玄学小说。
   第二章对小说中印度人文化身份的边缘化进行分析,主要涉及两类印度人:处于社会下层的普通印度人和西方化的印度学者。小说中提到了一些没有名字的来自社会底层的印度人,对于他们的描述,或者来自福斯特的视角或者来自小说中的英国殖民者的视角。作为被观察的对象,这些印度人本身是缄默无语的,他们被剥夺了话语权和思考的权利。在福斯特看来,他们身上没有任何体现出任何文化身份。阿齐兹是一名典型的西方化的印度穆斯林学者,他同时具有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两种身份。在殖民统治下的印度,阿齐兹并不真正属于任何一种文化。这种双重文化身份将他置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增加了他的文化失落感、不安和痛苦,并把他变成了一个奴颜媚骨的人。
   第三章集中论述福斯特如何使用象征手法表达他的文化观。小说开头对故事发生地点的描写在全书中占重要位置,是整部小说主题和气氛的高度浓缩,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福斯特借助背景描写对英国文化和印度文化进行了不公正的对比和评价:优秀与低劣、统治与被统治。另外,福斯特笔下的马拉巴山洞是其浓墨重彩刻意渲染的地方,山洞单调枯燥的外貌和吞噬一切的毫无意义的回声都影射着作者对印度的总体印象,即原始和混沌未开。
   第四章分析印度文化在福斯特眼中的神秘感。小说中,印度的一切对于英国殖民者来说都是陌生和怪异的,他们对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家丝毫不了解。最让他们感到“模糊”的是宣扬“是就是不是,不是就是是;善即是恶,恶即是善”的印度教哲学。对于印度文化的神秘性,英国殖民者是无法包容的。
   第五章对全文进行总结。福斯特站在西方殖民者的立场上写作,他笔下的印度文化难免失真,因而是不客观的、带有偏见的,属于典型的西方式看法。受英国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福斯特在《印度之行》中体现的意识形态本质上属于殖民主义者,他无法洞察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