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一个矛盾的空间——用空间批评理论解读福斯特的《印度之行》
【6h】

一个矛盾的空间——用空间批评理论解读福斯特的《印度之行》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Content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The Overview of Space and Spatial Criticism

1.2 E.M.Foster and A Passage to India

1.3 The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Researches Abroad

2.2 Researches at Home

Chapter Three The LIVING SPACE IN A PASSAGE TO INDIA

3.1 The Disharmony of Natural Landscape

3.1.1 The mysterious Marabar caves

3.1.2 The colour-changed Ganges

3.2 The Disparity of Human Landscape

3.2.1 Mr.Fielding’s living room and Aziz’s bungalow

3.2.2 The civil station and Indian residential quarters

3.2.3 The symbolic mosque and temple

Chapter Four The SOCIAL SPACE IN A PASSAGE TO INDIA

4.1 The Opposed Groups under Racialism

4.1.1 The English colonizers of the superior race

4.1.2 The colonized Indians of the inferior race

4.2 The Gender Group of Thoughts Confined

4.2.1 The patriarchal manipulated male

4.2.2 The feudal conventional female

4.2.3 The “womanized’’ India

Chapter Five The INDIVIDUAL SPACE IN A PASSAGE TO INDIA

5.1 The Weak Individual in Colonial Discourse

5.1.1 The self-contemptuous Aziz

5.1.2 Westernized Godbole and Das

5.1.3 Trouble-maker Lal and numb audience

5.2 The Rebellious Individual in Conflict of Contradictory

5.2.1 The national dignity defender Aziz

5.2.2 The backing-up Indian participants

Chapter Six CONCLUSION

WORKS CITED

展开▼

摘要

20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爱德华·摩根·福斯特所著的《印度之行》是他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最受欢迎和流传最广的作品。该作品讲述了两位英国女士摩尔夫人和阿德拉小姐在殖民地印度的旅行和遭遇。
  本文运用空间批评理论并通过对比分析《印度之行》中的空间构造,探究了其空间背后渗透的社会文化属性。空间批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多个研究视角与理论维度,也进一步证明了空间对分析文本具有不可忽视的的内涵价值。该论文将从三种空间形态解读《印度之行》:景观空间、社会空间、个体空间。通过空间的划分,不同空间之间的对立也将种族的冲突和偏见表现得淋演尽致。景观空间呈现了英印的殖民和被殖民关系所隐含的空间对立,以及地位和文化差异。通过社会空间的解析,可以挖掘出社会空间中强烈的对立力量,包括性别,种族的抗衡和交锋。个体空间展现了不同压迫状态的个体特征:自卑,融入,麻木以及反抗。受到英国殖民统治的影响,印度人和英印人分布在不同的地域空间,有着各自的生活环境及集会场所。
  本文通过对《印度之行》的文本空间进行划分并对比分析,可以更好地挖掘作者的写作目的,突显了印度在英国殖民期间所面临的一系列的问题,包括生存状态,群体表现以及自身处境。同时我们可以看出,在特定的历史殖民时期,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冲突和碰撞。特殊时代的民族冲突与融合,构建了特殊的文化发展,而社会的发展也是从这种矛盾时期过渡的。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矛盾的相互碰撞都应得到相互的尊重和理解。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