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广西桂林青狮潭灌区信息化工程理论与实践
【6h】

广西桂林青狮潭灌区信息化工程理论与实践

代理获取

摘要

青狮潭灌区是广西桂林的大型灌区,始建于1958年,1962年建成运行,灌溉面积43万亩,年灌溉水量6亿立方米左右。青狮潭灌区气候多变,暴雨与干旱天气多发,加之上级对灌区的节水要求较高,给灌区管理水平提出了很高要求。1996年,国家“948”引进项目《灌溉节水增产自动监测技术》以青狮潭灌区为试点进行研究建设,使得灌区信息化程度大大提高。
   灌区信息化建设分为数据采集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监测灌区各测点的渠道水位、田间水位、气象信息、土壤墒情、土壤养分含量,作物长势(叶面指数)等;决策支持系统对数据进行存储、处理与模拟,为管理者提供灌区决策支持。本文的主要写作目的是论证青狮潭灌区信息化工程的现实意义;细述青狮潭灌区信息化系统的基本结构,便于与国内其他灌区交流参考;总结系统投入使用以来的效益与不足;为灌区节水增产提出新方法,并为青狮潭灌区管理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笔者通过收集灌区历史资料、进行田间观测以及对灌区信息化系统的研究,得到以下主要成果。
   1、总结出青狮潭灌区极端天气的出现规律,认为人工掌握灾情信息并即时决策有很大难度,而应用灌区信息化系统进行恶劣天气水情采集及即时决策,可以大量降低工作量,并有效抵抗自然灾害。
   2、通过对灌区管理工作概况的分析,如年灌溉用水量、灌溉水利用率等,得出灌区还有巨大的节水潜力,信息化系统的作用应该得到更大发挥。
   3、将信息化系统化整为零,按部分对系统进行资料整理,分析出各部分的的优缺点及长期使用经验,包括硬件系统的使用、维护经验以及软件系统的使用、维护经验,并对系统的进一步完善提出合理建议。
   4、通过对几年间降雨量与灌溉水量关系的分析,认为充分利用灌区有效降雨部分取代渠道灌溉具有较大的节水潜力和研究空间。
   此外,笔者还根据系统近10年的运行情况以及灌区新要求,认为青狮潭灌区信息化系统已经具备较高的数据自动采集系统和自动决策系统,但缺乏灌区自动控制系统,导致许多工作还需要人工作业,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灌区自动化控制是灌区信息化系统的发展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