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软骨发育异常及染色体22q11微缺失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基因分析
【6h】

软骨发育异常及染色体22q11微缺失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基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个人简历

摘要

第一部分 软骨发育异常类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基因突变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染色体22q11微缺失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基因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

综述 软骨发育不全研究进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 软骨发育异常类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基因突变分析
  目的:
  通过对13名临床上诊断为软骨发育异常类疾病的患儿以及相关的家庭成员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3,FGFR3)的基因序列进行分析,了解基因突变情况,同时进一步明确基因突变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并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
  方法:
  1、采集临床诊断为软骨发育异常的患者及家系成员的静脉抗凝血,使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
  2、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DNA测序技术(DNA sequencing technology)对13名先证者的FGFR3基因突变热点分布区域第10外显子(exon10)进行突变分析,判断软骨发育不全(achondroplasia,ACH)突变热点即FGFR3基因第1138位核苷酸有无异常突变,并对异常测序结果进行反向测序及重复测序以证实基因突变;
  3、如先证者发现异常基因突变,则立即对其家系成员进行FGFR3基因同样位点的突变分析;若先证者未发现异常突变,则采用上述方法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软骨发育低下(hypochondroplasia,HCH)突变热点即FGFR3基因第13外显子(exon13)1620位核苷酸的突变分析。
  结果:
  1、13名先证者包括8名男性,5名女性,具有相似的临床特征:身材矮小,巨头,前额突出,鼻梁塌陷,四肢短小与躯干不成比例,翘臀,智力正常;X线检查可见颅盖大,长骨短,椎体厚度减小,骨盆狭窄等。其中1例女性患儿症状较轻微,且其母亲与其具有相同的临床表现;
  2、8名先证者存在FGFR3基因第10外显子c.1138G>A(p.Gly380Arg)杂合突变,病人确诊为软骨发育不全(ACH),其父母未见突变;
  3、1名症状较轻微的患儿及其有同样表型的母亲存在FGFR3基因第13外显子c.1620C>A(p.Asn540Lys)杂合突变,病人确诊为软骨发育低下(HCH),其父亲以及同胞姐姐未见突变;
  4、其余4名先证者未发现FGFR3基因c.1138G>A(p.Gly380Arg)和c.1620C>A(p.Asn540Lys)两个位点的突变。
  结论:
  1、基因诊断是确诊软骨发育异常类疾病的主要手段。FGFR3基因第10外显子c.1138G>A突变是ACH最常见的致病原因,第13外显子c.1620C>A突变是HCH的致病原因,与国内外报道的结论一致。
  2、对于大部分临床诊断为ACH或HCH等软骨发育异常类疾病的病例而言,检测FGFR3基因第10外显予以及第13外显子两个突变热点区域即可确诊,但少数病例尚有必要检测该基因的其它区域及其它的相关基因以明确诊断。
  第二部分 22q11染色体微缺失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基因分析
  目的:
  采用全基因组芯片扫描技术(whole-genome microarray scanningtechnology)检测体格生长和智力发育迟缓患儿的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opynumber variations,CNVs),协助临床诊断;总结22q11微缺失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全基因组芯片扫描技术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不明病因生长和智能发育迟缓为主要临床表现的1例患儿为研究对象,记录其临床特征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采用CytoScan750K芯片检测病人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quantitatic PCR,FQ-PCR)技术进行结果验证,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
  患儿,男,8岁6月,身高112cm(<-3SD),体重15.5Kg(<-3SD)。重度智力低下。长脸、眼距较宽、颊部平坦、鼻梁低平、牙槽骨发育不全、右侧通贯掌。染色体核型分析:46,XY;全基因组芯片扫描技术检测提示其22号染色体长臂(22q11.2)(19,030,620-21,334,138)区段存在大小为2.3Mb的缺失,FQ-PCR技术结果证实此区段缺失存在,确诊患儿为22q11微缺失综合征(22q11 Microdeletion Syndrome,22q11DS)。
  结论:
  1、借助全基因组芯片扫描技术可明确部分生长和智能发育迟缓患儿的发病原因,并有可能发现新的致病性CNVs,为遗传咨询提供帮助。
  2、22q11DS病人临床表现多样,少数病人可能不典型,应当引起重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