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近三年重度以上烧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回顾性分析
【6h】

近三年重度以上烧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回顾性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个人简历

目录

主要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1.入选病历时限

2.入选病例

3.标本来源

4.真菌鉴定方法

5.诊断标准及分组

6.统计学处理方法

7.观察项目

结果

1.重度以上烧伤患者IFI主要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

2. IFI患者检出致病真菌构成分布情况

3. 检出真菌标本来源分布情况

4. 致伤原因分析

5. 19例烧伤后IFI患者确诊时间;

6. 55份标本不同季节检出真菌分布情况;

7. A、B两组预后情况;

典型病例分析

典型病例1

典型病例2

讨论

1、成人重度以上烧伤后发生IFI常见易感因素分析

2、成人重度以上烧伤后IFI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结论

本研究不足之处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烧伤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对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病房重度以上烧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者进行流行病学情况调查及易感因素分析,为临床预防和救治烧伤后IFI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病房2013年3月至2016年2月期间188例成人重度以上烧伤患者资料,统计分析了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烧伤面积及程度、受伤时间、采样时间、真菌种类、标本类型、吸入性损伤、有创性医疗操作、以及全身的激素、广谱抗生素使用等情况。对重度及以上烧伤患者中怀疑有真菌感染的患者104例,采集其创面分泌物、痰(包括痰涂片、咽拭子)、血液、各类导管、尿液、粪便、组织活检等标本共1222份,行真菌培养及镜检。1例患者同一类型标本2次以上送检培养出同一真菌时只计1份阳性标本。根据《烧伤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防治指南(2012版)》,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确诊烧伤后IFI患者,并将188例烧伤患者分为感染组(A组)和非感染组(B组)。
  结果:
  1、成人重度以上烧伤患者共188例,确诊为IFI者为19例,其发病率为10.1%。
  2、在各分组资料中烧伤总面积、广谱抗生素使用时间及种类、侵入性操作和吸入性损伤方面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在年龄、首次削(切)痂时间及全身激素使用情况方面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在1222份标本中,有91份培养及镜检阳性,送检标本阳性检出率为7.4%;其中IFI者阳性标本数为55份。
  4、真菌菌种:55株真菌中共7种菌株,其中白色念珠菌16株(29.1%),热带念珠菌14株(25.5%)、光滑念珠菌8株(14.5%)、曲霉菌8株(14.5%)、毛霉菌7株(12.7%)、隐球菌1株(1.8%)、角膜念珠菌1株(1.8%)。
  5、标本类型:55份阳性标本中共7种标本,占第一位的是创面分泌物,共26份(47.3%),其次是痰液11份(20.0%)、血液8份(14.5%)、尿液6份(10.9%)、粪便2份(3.6%)、各类导管1份(1.8%),组织活检1份(1.8%)。
  6、烧伤原因:火焰烧伤患者11例,占57.9%;爆炸伤6例,占31.6%;电烧伤1例,占5.3%;化学烧伤1例,占5.3%。
  7、55份阳性标本中,以秋、冬两季检出率高,共占60.0%。
  8、19例IFI患者确诊时间主要集中在伤后1周至3周内,共占63.2%。
  9、A组死亡率(42.1%)明显高于B组(7.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近三年我科重度以上烧伤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基本情况是:
  1、发生IFI的主要致病真菌菌种为白色念珠菌,以火焰烧伤为主要致伤原因,主要发生于伤后一周至三周内,且大多发生在秋冬两季。
  2、长期使用多种类广谱抗菌药物、烧伤面积大而深、长时间留置各类导管以及吸入性损伤是发生IFI最可能的诱因,此外高龄、延迟削(切)痂及全身使用激素亦是可能的易感因素。
  3、IFI的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上应动态观察患者一般情况,当高度怀疑发生IFI时,除采集创面分泌物进行检查外还一定要采集血液、尿液、痰液、置入性导管、粪便等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及鉴定,必要时行胸片(或肺部CT)及无菌环境下取病理组织行活检以确诊。
  4、IFI发病率虽然较低,但病死率相对较高,值得临床上重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