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时代大学生友善观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6h】

新时代大学生友善观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绪论

(一)研究缘由及意义

1.研究缘由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3.研究现状述评

(三)核心概念界定

1.友善

2.友善观

3.新时代大学生友善观教育

(四)研究方法

2.系统分析法

3.问卷调查法

(五)研究的创新点

一、新时代大学生友善观教育的重要价值

(一)新时代大学生友善观教育的个体性价值

1.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促做“健康型”时代新人

2.提升大学生品德修养,促做“大爱大德型”时代新人

3.构建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促做“合作型”时代新人

(二)新时代大学生友善观教育的社会性价值

1.促进社会普遍团结,共筑中国梦

2.推崇国际友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倡导生态友善,建设美丽中国

二、新时代大学生友善观教育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关于友善观教育的相关理论

1.马克思道德观

2.马克思交往实践理论

(二)中国共产党关于友善观教育的重要论述

1.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关于友善观教育的论述

2.改革开放以来党关于友善观教育的论述

(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友善观教育思想

1.以“仁爱”为核心的内容体系

2.自我修身与道德教化相结合

三、新时代大学生友善观教育现状剖析

(一)问卷设计及实施情况

1.本调查研究的目的

2.问卷设计情况说明

3.调查的实施情况

(二)大学生友善观教育取得的成绩

1.大学生普遍认可友善观教育的重要性

2.大学生对友善观有所了解

3.大学生友善观践行意识凸显

(三)大学生友善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对友善观认知浅层化

2.大学生缺乏坚守友善观的意志和信念

3.友善观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度有待提高

4.友善观教育长效性有待增强

(四)大学生友善观教育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理论教育力度不够

2.外部复杂环境的影响

3.道德实践活动流于形式

4.教育长效机制不健全

四、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友善观教育的现实路径

(一)加强大学生友善观教育的课程建设

1.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

2.开发并调动课程思政的辅助力量

3.提供立体的自主学习课程平台

(二)强化大学生友善观教育的环境熏陶作用

1.注重培育友善的家庭风尚

2.营造友善的校园文化氛围

3.形成崇善向善的社会风气

(三)优化大学生友善观教育的实践养成途径

1.提高友善观教育内容与实践活动形式的融合度

2.加强大学生友善观实践体验的引导和提升

(四)建立健全大学生友善观教育的长效机制

1.建立科学的友善观教育评价机制

2.健全抑恶扬善的奖惩机制

3.完善善行义举的保护机制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友善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无论在哪个时代,它都是维持人际交往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身相处的关键法宝。它的伦理价值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在古代是道德修养的重要要义,新时期成为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现如今更是上升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理应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具备的道德品质,尤其是作为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的大学生群体。大学生是否具备正确的友善观,关乎大学生个人健康全面成长,更关乎整个社会友善风尚的形成。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给大学生友善观教育提出新要求。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友善观教育?为什么需要加强大学生友善观教育?大学生友善观教育现状如何?如何加强大学生友善观教育?这些是新时代大学生友善观教育迫切需要探讨的问题,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与实践课题。 故而,本文围绕大学生友善观教育的重要价值、理论依据、现状剖析以及现实路径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能回答以上问题,促进大学生将友善观内化于心并化于行。绪论主要阐述研究缘由及意义、研究综述、核心概念界定、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为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打下基础。论文主体共包括四大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阐明新时代大学生友善观教育的重要价值。新时代背景下开展大学生友善观教育具有个体性价值和社会性价值。个体性价值主要表现在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提升大学生品德修养以及构建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其社会性价值为,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社会普遍团结,共筑中国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建设美丽中国。 第二部分挖掘新时代大学生友善观教育的理论依据。大学生友善观教育具有深厚的理论依据,包括马克思关于友善观教育的相关理论、中国共产党关于友善观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友善观教育思想。其中马克思关于友善观教育的相关理论为本文提供最根本的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关于友善观教育的重要论述为研究提供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理论支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友善观教育思想为本文提供力量源泉。 第三部分基于实证调查对大学生友善观教育现状进行剖析。通过对广西部分高校学生进行实证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当前大学生友善观教育取得一定成绩,主要表现在大学生普遍认可友善观教育的重要性、对友善观有所了解以及友善观践行意识凸显。但目前在大学生友善观教育过程中,外部客观因素与大学生内部思想品德诸要素存在着矛盾,严重阻碍友善观教育的进程。表现在高校对友善观方面的理论教育力度不够导致学生对友善观认知浅层化,外部复杂环境造成大学生缺乏坚守友善观的意志与信念,道德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导致友善观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度有待提高以及教育长效机制不健全使得大学生友善观教育长效性有待增强。 第四部分为加强大学生友善观教育的现实路径。立足大学生友善观教育现存问题,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会及大学生自身等力量,对症下药,建设课程育人、环境熏陶、实践养成、机制保障紧密结合的全方位教育体系。具体为,一是加强课程建设,通过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开发并调动课程思政的辅助力量以及提供立体的自主学习课程平台,促使大学生对友善观有更深层次的认知;二是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强化环境熏陶作用,包括培育友善的家庭风尚、营造友善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及形成崇善向善的社会风气,减少甚至消灭外部环境的不良因素,增强大学生坚守友善观的意志与信念,助力大学生友善观教育;三是优化实践养成途径,通过提高友善观教育内容与实践活动形式的融合度以及加强大学生友善观实践体验的引导和提升,让学生在实践感悟、体验友善观,从而深化情感认同,做到知行合一;四是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包括评价机制、奖惩机制、保护机制,从而保障和强化大学生友善行为。

著录项

  • 作者

    罗小苹;

  •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
  • 学科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曾云莺;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新时代; 大学生; 教育现状;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