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敬畏”到“和谐”——黔东傩文化的生态批评
【6h】

从“敬畏”到“和谐”——黔东傩文化的生态批评

代理获取

摘要

自商周流传至今的傩文化,在其产生发展的几千年里得以保存流传,是因为它具有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价值体系,这个古老而遥远的艺术形态,在其看似原始荒诞的外象表现中,散发出清新又充满活力的生命内涵。
   傩面、傩舞、傩音、傩仪是黔东傩文化中最基本的四个表现形式。傩面是图腾崇拜的直接表现,它在傩文化里是作为一个生命体来对待的,傩面所体现出的主要精神是对自然、生命个体的敬畏尊崇;傩舞,作为原始舞蹈传承至今的其中一支,带有浓厚的生殖崇拜意识及阴阳五行观念,这是人与大地亲密接触的开始,从傩面到傩舞,人们从早期的尊崇自然个体的生命价值,逐渐向万物生命的整体价值上转变;傩音在傩坛中具有与神灵、万物沟通的功能,它是人与自然神灵沟通的直接渠道;傩坛仪式则以一种看似荒诞的庞杂程式来调和人与自然的矛盾,以平等的态度及其积极的行动,取得彼此的和谐共处。
   广义上的傩戏,包含了傩面、傩舞、傩音、傩仪这四个要素,而狭义上的傩戏则是傩文化的组成要素之一,它与傩面、傩舞、傩音、傩仪之间是各自独立的。黔东傩戏中大量存在着对宇宙万物的认识,对自然生灵的尊重,它是傩关于原初民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进一步体现。黔东傩戏除了正戏中娱神的部分外,其本质逐渐从神性向人性复归。傩戏的代表剧《三元和会》所体现的和睦平安、和谐共荣的思想,反映的正是黔东傩堂戏的生态意蕴。
   黔东傩文化是一种以崇尚生命为理想的文化,其文化的内核便是天人关系的和谐秩序。这一“天人和谐”思想,既有着与“天人合一”思想的相通契合之处,又有别于“天人合一”的观念,是经过敬畏与压抑的物我磨合之后,在彼此的对立统一中取得的相应的平衡。它所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内心的和谐。正是在这一基础上,黔东傩文化重建了生命的秩序和自我的调控力,并修复完善其道德伦理观。
   从黔东傩文化的构成要素及其背后的生态内涵来看,傩体现着人类积极向上的天性和追求真、善、美的文化心理。它尊重自然,从最初的敬畏到最终的和谐状态,傩扮演的是协调与平衡人与自然关系的角色。在傩的世界里,我们能够感受到物我的平衡,人性的复归以及人际关系的和谐。

著录项

  • 作者

    任宽;

  • 作者单位

    广西大学;

  • 授予单位 广西大学;
  • 学科 文艺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庞希云;
  • 年度 201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G127.73;
  • 关键词

    黔东傩; 傩文化; 生态批评; 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