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家蚕平附种母蛾微粒子病集团抽样检验方法改进研究
【6h】

家蚕平附种母蛾微粒子病集团抽样检验方法改进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微粒子孢子(Noseman bombycis Naegeli,简称 N.b)感染而引起的对蚕业生产具有毁灭性危害的传染性疫病,是蚕种质量的唯一检疫指标。蚕种微粒子病检疫是防治该病流行发生的重要措施,适宜的检疫标准是开展微粒子病检验的基础。自2005年以来,广西蚕茧产量已连续6年位居全国第1位。广西蚕种生产以平附种制种方式为主。现行的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都存在一些不足,有必要结合广西蚕种生产实际,制定适宜的检验标准。
   方案设计以概率论、数理统计、经济学、管理学和抽样检验原理为理论基础,采用超几何分布和二项分布为基本数学模型,以集团为单位,将病蛾率转化为集团不合格率,设计形成适合母蛾微粒子病集团检验的数学模型,在综合分析现行标准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平附种生产实际,设计形成适合平附种母蛾微粒子病集团检验的抽验方案。
   研究分别用抽样特征曲线(OC曲线)、平均检验样本量(ASN)和判别率(OR)3个指标对新方案进行了理论分析。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方案满足设计条件要求。与现行方案相比,新方案在保障使用方利益的同时,减少了生产方风险;改进了散卵种标准过于严格,生产方风险过大的问题;同时也改进了平附种标准过于宽松,使用方风险失控的不足。新方案小批量与大批量时的检验工作量只相当于平附种标准的67.28%和74.80%,对平附中标准检验工作量大的问题有较大改进。新方案小批量与大批量时的判别率分别为1.985和1.196,抽样判别率除小批量时略劣于平附种标准外,均优于现行标准,说明新方案具有较好的判别率。
   研究分别按地方标准(散卵种标准)、平附种标准和新方案对228段、82087张蚕种进行比较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新方案检验合格蚕种的比例为61.73%,比地方标准高31个百分点,比平附种标准低14.23个百分点,介于两者之间。新方案检验样本集团总数均少于现行标准,只相当于地方标准和平附种标准的64.38%和66.67%,与小批量理论分析结果77.58%和67.28%基本吻合。新方案将地方标准判为合格的97.51%的蚕种也判为合格,将地方标准判为不合格的45.85%的蚕种判为合格而接收。新方案将平附种标准判断合格的81.26%的蚕种也判为合格,18.74%的蚕种判为不合格而拒收,将平附种标准判断不合格的100%的蚕种也判为不合格。
   新方案理论分析和实际对比试验结果基本吻合。新方案解决了传统抽样检验方案有毒集团与有毒蛾数不对等的问题;改进了散卵种标准过于严格,生产方风险过大的问题;改进了平附种标准过于宽松,使用方风险失控的问题;同时检验结果准确,检验的样本量少,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经济性。因此,新方案设计合理,检验结果可信,切实可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