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全麻拔管时不同效应室浓度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血流动力学波动及呛咳反应的影响
【6h】

全麻拔管时不同效应室浓度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血流动力学波动及呛咳反应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一、前言

二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主要药物、材料和器械设备

2.3 麻醉过程

2.4 监测及观察指标

2.5统计学处理

三、结果

3.1 一般资料的比较

3.2 观察指标的比较

四、讨论

4.1对实验设计的讨论

4.2 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4.3 对并发症进行讨论

4.4 本实验优点以及局限性

4.5 展望

五、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阿片类药物瑞芬太尼用于全麻患者拔管的优劣及对比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短效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对抑制全身麻醉清醒期呛咳是一种十分有效且安全的方法,但是出于这个目的而使用瑞芬太尼时,最适宜的效应室浓度却没有明确数据提示。因此,我们将行临床试验研究不同效应室浓度(1ng/ml,1.5ng/ml,2.0ng/ml)的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全身麻醉术后拔管患者血流动力学反应及呛咳反射的影响,以期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
  选择在全身麻醉下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41例,年龄20~60岁,ASAⅠ至Ⅱ级。采用双盲法让第二麻醉医师随机选择药物效应室浓度,将实验患者分为R1.0组(1.0ng/ml)、R1.5组(1.5ng/ml)、R2.0组(2.0ng/ml)。所有实验组皆先使用丙泊酚快速TCI(起始血浆浓度4mg/ml)诱导,在患者意识消失后记录丙泊酚入睡血浆浓度(Ceprop(LOC)),然后静脉使用维库溴铵0.15mg/kg、瑞芬太尼TCI(起始效应室浓度4ng/ml)诱导,待肌松药起效后第一麻醉医师进行插管并调低丙泊酚血浆浓度及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Narcotrend维持在40~60之间。手术结束后,下调丙泊酚血浆浓度及将各小组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调整至实验浓度并等待观察,记录各个时段的平均动脉压、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呛咳评分、呼末二氧化碳浓度、Narcotrend、是否出现呕吐疼痛、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是否出现遗忘呼吸、丙泊酚总用量、瑞芬太尼总用量、麻醉总时长、手术总时长、液体补入量。
  【结果】:
  1、使用方差分析分别计算瑞芬太尼TCI效应室浓度为R1.0组(1.0ng/ml)、R1.5组(1.5ng/ml)、R2.0组(2.0ng/ml)的T1时的基础值,包括平均动脉压、无创收缩压、无创舒张压、心率等血流动力学的均值及标准差,以及各组与T1时基础值差值的均数及标准差,得出三组实验在各时间点(T2、T3、T4、T5)有显著差异(P<0.05)。
  2、使用卡方检验对比R1.0组(1.0ng/ml)、R1.5组(1.5ng/ml)、R2.0组(2.0ng/ml)呛咳的发生率及程度的差异,统计各时间点下按呛咳评分分类计算呛咳的发生率。
  3、统计患者T4、T5时间点Nacotrend计数数值,经单因素方差检验无统计学意义(T4时P为0.442,T5时P为0.617,无统计学差异)。
  4、术后遗忘呼吸发生率统计,R1.0组发生1例(发生率7.69%),R1.5组发生2例(发生率14.29%),R2.0组发生10例(发生率71.42%),经单因素方差检验得出P为0.01,明显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5、三组实验组中丙泊酚、瑞芬太尼输注总量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丙泊酚总量组间比较P=0.894,P>0.05,不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瑞芬太尼总量组间比较P=0.418,P>0.05,不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ASAⅠ~Ⅱ级,年龄20~60岁女性患者,全身麻醉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在苏醒期拔管时对血流动力学及呛咳的抑制随着实验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达到降低苏醒期麻醉风险的效果,但是呼吸抑制的发生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用于临床时需严密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及反应。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为1.5ng/ml时可显著降低血流动力学波动及呛咳发生,呼吸抑制发生率相对较低,适合临床使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