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6h】

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符号表(缩略语)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单侧与双侧PKP治疗OVCFs的疗效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 分组

1.3 手术

1.4 评估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疼痛疗效

2.2 骨水泥渗漏

2.3 椎体高度及Cobb角

2.4 其他

3 讨论

3.1 单侧与双侧PKP的疗效

3.2 单侧与双侧PKP骨水泥漏的比较

3.3 椎体高度及Cobb角的改善

3.4 邻近椎体骨折

4 总结

第三章 结论

第四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文献综述:PKP治疗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并发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比较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到2016年8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脊柱外科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32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患者有232例,其中女性患者172例,男性患者60例,病程为1天至6个月。根据PKP手术入路,将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单侧椎弓根入路组(A组,103例)和双侧椎弓根入路组(B组,129例)。分别比较两组VAS评分、每节椎体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注入骨水泥的量、椎体高度恢复情况、Cobb角改善情况、远期邻近椎体骨折情况、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和发生部位构成的差异,以及骨水泥渗漏的影像学表现类型。
  结果:
  与术前VAS评分(7.83±1.07)相比,单侧椎弓根入路组PKP术后1天(3.27±0.84)、术后1个月(2.83±0.84)和术后6个月(2.14±0.57)的VA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同样,双侧椎弓根入路组 PKP术后1天(2.12±0.65)、术后1个月(1.86±0.74)和术后6个月(2.05±0.56)的VAS评分均较术前VAS评分(7.78±1.16)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分析比较后发现,A组术后1天和术后1个月(短期疗效)的VAS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与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X光侧位片测量发现,A组与B组术后各时间点椎体前缘和中央的高度在组内对比没有明显改变(P>0.05);B组术后各时间点椎体前缘和中央的高度恢复率优于A组(P<0.05)。测量Cobb角后发现,A组PKP术后1天Cobb角为9.5±5.4°,术后1个月为10.1±6.2°,术后末次为10.3±6.0°,术后各时间点的Cobb角没有明显变化,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B组PKP术后1天Cobb角为7.4±5.2°,术后1个月为7.6±5.6°,术后末次为7.8±5.5°,术后各时间点也无明显差异,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后发现,B组术后Cobb角改善程度明显优于A组(P<0.05)。在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以及渗漏部位分布方面,A组与B组之间没有明显区别。同时在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方面,A组与B组PKP术后之间无明显差异。但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A组明显低于B组(P<0.05)。此外,A组骨水泥注入量明显低于B组(P<0.05)。
  结论:
  1.双侧与单侧PKP治疗OVCFs均能迅速缓解疼痛,双侧PKP的短期疗效优于单侧PKP,但两者在长期疗效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2.单侧与双侧PKP治疗OVCFs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以及部位分布均无明显差异。
  3.单侧与双侧PKP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4.相对于单侧入路,双侧入路PKP能更好恢复椎体的高度以及矫正椎体的后凸畸形。
  5.单侧PKP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水泥注入量等指标上低于双侧PKP。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