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喉罩气道与气管插管在新生儿复苏的对照应用研究
【6h】

喉罩气道与气管插管在新生儿复苏的对照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第一章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伦理问题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

第二章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总体复苏效果比较

2.3 两组一次置入成功率比较

2.4 不良反应

2.5 转归

第三章 讨论

3.1 喉罩研究背景

3.2 喉罩在我国研究、应用的意义

3.3 本课题喉罩复苏疗效

3.4 课题中对复苏和窒息诊断依据的探讨

3.5 喉罩应用存在的问题

3.6 喉罩应用的注意事项

3.7 喉罩在新生儿中应用的操作技巧

3.8 本课题研究的不足

3.9 展望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缩略词表

实验附图

实验登记表

研究生在读期间参加科研和学术活动情况

致谢

声明

统计学证明

展开▼

摘要

[背景]
   我国新近刚发表第6版《新生儿复苏指南》,组建了遍及全国的新生儿复苏培训技术队伍。然新生儿窒息目前在我国仍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和智力伤残的主要原因。据国家妇幼卫生监测:2005年新生儿死亡前三位死因为:早产和低体重、窒息、肺炎(早产儿中近1/4又有窒息),而5岁以下儿童因窒息死亡的比例占20.5%,居第二位,又根据两份权威新生儿流行病学调查,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在全国62家医院(42家为省会医院)为4.8%,即使在比较好的中南地区23家医院(11家为省会医院)亦有3.78%,但差的医院窒息发生率会在5%~11%,目前发达国家新生儿窒息死亡率已降至1‰~2‰以下,而我国却远远高于此数值。调查发现原因之一是基层复苏人员没能很好地掌握新法复苏技术尤其是气管插管技术。通气是新生儿复苏成功的基石,气管插管是建立有效的气道的金标准,但因技术等原因,气管插管等开放气道并非易事。
   因此,寻求一种新的操作简易、在一定程度上能代替气管插管进行正压通气的装置和方法,降低复苏技术难度,切实提高各级医院尤其是基层新生儿窒息复苏实效性,是我国围产学界共同面临的问题。2000年起年美国新生儿复苏指南、教程和共识中对面罩通气失败而又难以气管插管的新生儿越来越推荐使用喉罩进行复苏,并有不少研究问世。喉罩气道(Laryngeal Mask Airway,LMA,简称喉罩)是1981年英国麻醉科医生Archie Brain设计的一种声门以上气道开放装置(Supraglottic Airway Devices)。喉罩在紧急情况下可在数秒钟内迅速建立气道而获得有效通气。目前国内外关于喉罩与气管插管在复苏中应用的对照研究资料有限,本课题研究对比两者操作情况及复苏效果,评估喉罩通气在较重窒息儿复苏中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等。
   [目的]
   观察喉罩通气对新生儿中、重度窒息复苏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喉罩与气管插管复苏的异同和效果。
   [方法]
   1、纳入对象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出生,胎龄≥34周或出生体重>2000g的新生儿,出生经首30s初步复苏后有正压通气指征且心率<60次/min的新生儿共68例。排除标准:有严重先天畸形(如膈疝、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等)及产前严重胎儿窘迫、生后心跳濒停伴呼吸、肌张力完全消失者(1 min Apgar评分几近0分)。本项目获得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新生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
   2、分组入选新生儿按出生日期奇偶性随机分为喉罩组36例及气管插管组32例进行复苏(奇数者为喉罩复苏,偶数者为气管插管复苏)。
   3、复苏参数喉罩或气管插管连接复苏囊,氧气流量6~8 L/min,氧浓度近100%,通气频率为40~60次/min。
   4、复苏疗效指标比较:
   (1)生后1min和5min Apgar评分;
   (2)喉罩置入时间、一次置入成功率及置入次数;
   (3)复苏成功率:喉罩组正压通气至建立有效自主呼吸、生命体征转为正常者视为喉罩复苏成功,改气管插管者视为喉罩复苏失败;气管插管组当场未恢复者视为失败;
   (4)复苏时间:起效时间指从开始通气至心率或肤色等出现好转的时间,通气时间指从开始通气至停止通气(建立有效自主呼吸、生命体征平稳)的时间;
   (5)不良反应及其发生率;
   (6)脐和外周动脉血(各代表复苏前、后)血气及血糖值等。
   5、统计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正态分布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偏态分布数据经自然对数转换后采用几何均数±标准差表示;正态分布数据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两组新生儿生后1 min Apgar评分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新生儿复苏前缺氧等状态相当,两组新生儿生复苏后生后5min Apgar评分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新生儿总体复苏效果相当。
   2、喉罩组一次插入成功率为94.4%,置入时间(7.58±1.16)s;气管插管组一次插入成功率为90.6%,置入时间(7.89±1.52)s。两组一次放置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置入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3、喉罩组复苏成功率(86.11%)略低于气管插管组(96.8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喉罩组起效时间[(34.06±10.56)s]略低于气管插管组[(41.38±27.19)s],通气时间[(137.19±80.14)s]亦略低于气管插管组[(171.09±84.28)s],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5、两组复苏前后血气(PH、PCO2、PO2、BE、HCO3-)及血糖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复苏前后有关血生化指标趋同.
   6、不良反应:喉罩组有2例新生儿出现恶心,1例腹胀;气管插管组有1例出现喉头水肿,2例气胸,1例气道出血。均未见其它不良反应。两组复苏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3% vs12.5%,x2=0.319,P>0.05)。从不良反应的病症来说,似说明喉罩使用更安全。
   7、预后喉罩组无一例死亡,仅发生2例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1例中重度HIE,后全部治愈出院。气管插管组1例现场死亡,2例发生中重度HIE均治愈出院。
   [结论]
   喉罩通气操作技术难度小,易于掌握,其复苏效果对较重窒息儿不亚于气管插管,且似更安全,可在相当程度上替代气管插管,故在紧急时尤适于气管插管操作不熟练者或基层医生使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