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岭南疫病古籍《时疫辨》文献整理及相关研究
【6h】

岭南疫病古籍《时疫辨》文献整理及相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1.1 研究动机和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校勘整理《时疫辨》,能给临床及科研工作者提供完整的点校注释本

1.2.2 《时疫辨》充分体现岭南医学的特色

1.2.3 《时疫辨》对疫病的防治研究将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1.3 岭南疫病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范围及材料

1.4.1 《时疫辨》概述

1.4.2 《时疫辨》版本分析

1.4.3 版本结论

1.5 研究原则与方法

1.5.1 校勘方法

1.5.2 标点与注释原则

第1章 《时疫辨》校注(节选)

1.1 时疫辨卷二

1.1.1 八门变法分治

1.1.2 论温病不防用寒湿药[1]

1.1.3 附录周氏方案

1.1.4 附录慎斋药谱

1.1.5 附录区氏德森疫论

1.1.6 区氏德森疫论九页专治鼠核

第2章 《时疫辨》相关整理研究

2.1 林庆铨生平考证

2.2 《时疫辨》学术特点探讨

2.2.1 学尊叶、吴,旁参诸家,创变法八门

2.2.2 解毒攻邪为主,分经络辨,即病防变

2.2.3 内合外治法,针药并用,兼痘科疮科而互治

2.2.4 诸瘟按类分治,立白喉瘟治法

2.2.5 注重岭南本土,因地、因人制宜

2.3 《时疫辨》药物数理关系整理

2.3.1 方剂味次统计

2.3.2 常用药物频次统计

2.3.3 方剂来源统计

第3章 刺血疗法在岭南疫病中的应用

3.1 刺血疗法的起源及《黄帝内经》对刺血疗法的论述

3.2 清代疫病著作对刺血疗法的理论文献研究

3.3 清代岭南疫病对刺血疗法的文献研究

3.4 近代刺血疗法治疗传染病的理论及临床应用

3.5 刺血疗法治疗传染病的现代实验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疫是指外感疾病具有强烈的传染性以致发生流行而言。岭南地区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特殊,终年气温偏高,多雨潮湿,岭南疫病的病因病机及证治亦具有独特的地域性特色。
  《时疫辨》,作者为仕粤福州人林庆铨,约成于清光绪戊戌年(1898年),初刊于光绪庚子年(1900年),为筱龙园刻本,有“联元序”和“林庆铨序”。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南海劳守慎重刻此书,新增“重刻时疫辨序”(即劳守慎序),并附自家累世所藏秘方“经验杂方”于后。另有聚文堂本,为茂名杨侍郎第重锓,成书于清光绪乙巳孟冬(1905)。
  为此,本文研究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第一,在收集到三个版本的基础上,对《时疫辨》进行全面的古籍整理点校注释研究,发掘出清代岭南地区疫病的发生和治疗情况的珍贵资料;第二,对书本学术特色进行归纳总结,统计分析了书中的药物计量关系,探讨了岭南疫病文献关于刺血疗法的应用,从文献总结到现代临床应用和实验机制方面分析,为现代疫病临床医学研究以及刺血疗法的推广提供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