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黃帝內經》和佛教與道教養生觀的探讨
【6h】

《黃帝內經》和佛教與道教養生觀的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节 研究目的與意義

第二节 研究的範圍與方法

第二章 佛家與道家跟《內經》的養生觀

第一节 養生思想的思維

第二节 佛教養生觀

第三节 道教養生觀

第四节 《內經》的養生觀

第三章 《內經》與佛家跟道家的養生原則

第一节 佛家的養生原則

第二节 道家的養生原則

第三节 《內經》的養生原則

第四节 養生原則異同

第四章 佛家與道家跟《內經》的養生方法

第一节 佛家養生之法

第二节 道家的養生之法

第三节 《內經》的養生之法

第四节 養生方法的異同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自古以来养生文化是中国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份,本文以「养生」即养护生命为中心概念,在文章中以佛家、道家、医家三家来述说各家养生的方法。历代养生家把养神作为养生寿老之法,防病治病之良药。
  方法:
  以中医代表作《黄帝内经》为养生思想中心,来开启佛家、道家与中医的养生学探讨。
  结果:
  调神之法概括起来有:清静养神、开朗乐观、调畅情志、心理平衡等方面。养神之要在於养心,道家、佛家、《黄帝内经》都有此主张。佛家说:明心见性。道家说:万法唯心,万道唯心。《黄帝内经》说:「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説明「养生贵乎养神」,不懂得养神之重要,单靠饮食营养、药物滋补,是难以达到健康长寿目的的。
  心为人之主宰,亦为精气神之主宰。炼精、炼气、炼神,均须由静心、净心开始,心静则神清,心定则神凝,所以,养生莫要于养心,心平气和,身体康泰。养心敛思可以保养心神;收敛心思,排除心中之杂念,则无烦恼可循。所以说:养心则要心神集中专注一点,不散乱,不昏沉。神凝气就足,气足精神饱满身体建好,若每日追逐慾望,烦恼纷纷,神不守舍,容易衰老。由於人的精神活动是在「心神」的主导作用下,脏腑功能活动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综合反应,所以精神调摄是养生之方。
  《黄帝内经》与道家、佛家皆提出了「恬淡虚无」的养生防病思想。《黄帝内经》说:上古的圣人,教导人们养生的方法:「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黄帝内经》与道家、佛家同样指出:「以志闲而少欲,…形劳而不倦,…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如果能减少私心、欲望,从实际情况出发,节制对私欲和对名利的奢望,则可减轻不必要的思想负担,使人变得心地坦然,心情舒畅,从而促进身心健康。恬淡虚无和有道德涵养人,生活简朴,能做到少私寡欲,皆能寿命长远,身体康泰。
  古人说:「莫道喜怒不伤身,七情过极百病增。」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人就是为这情而活着,生气、高兴、喜欢、怨恨都是情,但是七情太过就会生病。强烈的思想情节,大喜大悲、大惊大怒,均能导致气机紊乱,养生要注意情志。就养生而言,以注意饮食习惯来说:佛家《佛医经》中提到四季饮食的宜忌。《大毘婆裟论》说:「食所宜、时应量。」道家《养性延命录》:「食诫篇第二」讲说如何正确服食,不可过饱,饮食应注意事项。《黄帝内经》中说:「食饮有节,起居有常。」饮食作息正常可度百岁而终。
  结论:
  不管是《黄帝内经》与道家、佛家说养生之道应该要做到:适应周围环境,避免外邪侵袭。锻链身体,强壮体魄。节制饮食,注意起居。保养精神,保持精气充足。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使精神与形体相称协调,享受天赋的自然寿命。《黄帝内经》谈养生,防未病,最终目的是能;「能形与神俱,而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道家谈养生,最终目的是成仙成道,生命不死与天同参。佛教经典教义教导人,修身养性,见性成佛。生为凡间的人,养生之道,应以《黄帝内经》作为准则。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