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通腑泄热法对梗阻性黄疸肝细胞mt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6h】

通腑泄热法对梗阻性黄疸肝细胞mt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现代医学对梗阻性黄疸的认识

1.1.定义

1.2 病因

1.3 诊断与鉴别诊断

1.4 梗阻性黄疸的治疗

1.5 梗阻性黄疸对肝细胞线粒体的影响研究现状及进展

2.梗阻性黄疸的中医研究现状

2.1 中医对黄疸病因病机的认识

2.2 中医对黄疸的辨证分析

2.3 中医对黄疸的治疗

2.4 通腑泻热法治疗机理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

2 研究方法

2.1 实验设计

2.2 观察项目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样本临床病例初始资料

3.2 梗阻性黄疸患者肝组织光镜下改变

3.3 梗阻性黄疸患者肝组织线粒体内8-OHdG含量的变化

3.4 梗阻性黄疽患者肝线粒体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变化

3.5 梗阻性黄疸组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

3.6 安全性指标评价

第三部分 动物实验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兔梗阻性黄疸模型的建立

2.2 实验设计

2.3 治疗方法

2.4 动物观察内容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免疫组织荧光定量兔肝细胞线粒体内8-OHdG的含量

3.2 不同组别治疗前后肝组织线粒体内8-OHdG含量的变化

3.3 不同组别治疗前后肝线粒体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

第四部分 讨论

1 通腑泄热法对梗阻性黄疸临床疗效观察分析

2 梗阻性黄疸对肝细胞mtDNA的氧化损伤

3 利胆消黄汤对梗阻性黄疸兔肝细胞mtDNA氧化损伤的修复

4 动物实验研究为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第五部分 结论

1 结论

1.1 实验结果

1.2 研究结论

2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发表的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梗阻性黄疸常由于某些疾病导致胆汁流出受阻,胆汁积聚肝内,引起肝细胞凋亡和坏死,最后可导致肝脏纤维化和肝硬化。梗阻性黄疸引起肝细胞损害的发病机制涉及到肝细胞的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中医理论认为,黄疸病证的基本病机是湿浊瘀血阻滞,发黄的关键是湿蒸热郁,黄疸可以引起肝细胞损害。通腑泻热法就是本着这一中医基本理论而确立的一种治疗方法。本课题拟研究梗阻性黄疸患者肝损伤与肝mtDNA改变的关系,探讨中医通腑泄热法在梗阻性黄疸中对肝细胞mtDNA的保护作用,从而达到保护和改善梗阻性黄疸患者肝功能的目的。 方法: 本研究包括临床研究部分和动物实验研究部分。 临床研究部分:将符合条件的病例根据梗阻性黄疸和非梗阻性黄疸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12例,对照组10例。两组的病例在手术时每个患者分别切取约100mg肝脏组织标本,切取的肝组织标本迅速保存在-80℃冰箱中,用于实验指标检测,指标包括:肝组织HE染色、MDA、8-OHdG。对照组术后只进行西医基础治疗,实验组术后除了西医基础治疗外,还有中药治疗。分别在治疗后第5天和第7天时进行肝功能指标检测。 动物实验研究部分:选取健康新西兰白兔10只,饲养一周后,按照完全随机化原则,将兔子分成对照1组和梗阻性黄疸组,后者又分为对照2组和中药组。为梗阻性黄疸组兔子建立梗阻性黄疸动物模型,7天后手术解除梗阻,中药组予以中药治疗,对照2组予以基础治疗,对照1组不做任何处理。按照不同手术时间点,分别取各组家兔的肝组织各100mg,切取的肝组织标本迅速保存在-80℃冰箱中,用于实验指标检测,指标包括肝组织免疫组织荧光、MDA、8-OHdG。 结果: 临床研究部分:两组患者初始资料在年龄、性别、肾功能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而在ALT、AST、GGT、ALB、TBIL、DBIL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肝组织HE染色结果示:对照组:结构清晰,正常肝细胞排列呈均匀放射状,轮廓清楚;梗阻性黄疸组:肝索结构较紊乱,胆色素沉积于肝细胞胞浆内,部分肝细胞轮廓不清楚,出现肿胀、变性坏死。肝组织线粒体内8-OHdG定量检测,提示梗阻性黄疸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9.75倍;在梗阻性黄疸组中,MDA含量是对照组的4倍。梗阻性黄疸组中药治疗前后心率、脉搏、呼吸、肾功能均无统计学差异,说明该中药具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 动物实验研究部分:免疫组织荧光定量兔肝细胞线粒体内8-OHdG的含量的结果表明DNA氧化损伤发生在肝细胞的线粒体内。对照1组肝细胞线粒体内8-OHdG含量最低,对照2组治疗前和中药组治疗前的含量最高,中药组治疗前后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治疗后与对照2组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药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的MDA含量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中药治疗后的MDA含量明显降低,且对照2组治疗后MDA的含量是中药组治疗后的2.1倍,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肝细胞mtDNA氧化损伤参与了梗阻性黄疸患者肝细胞的损伤过程;利胆消黄汤在治疗梗阻性黄疸过程中参与降黄,其机制之一是通过保护mtDNA而起作用。梗阻性黄疸术后,针对“火热湿邪”的病机,通腑泄热法的治疗机理之一是通过清除氧自由基、保护肝细胞mtDNA的损伤、修复受损的肝细胞,加强利胆清热祛湿的作用,而起到保护肝细胞并修复受损肝细胞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