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孝经》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6h】

《孝经》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 《孝经》概论

第一节 《孝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

第二节 《孝经》的义理研究

一、“孝”的含义

二、《孝经》的思想内涵

第三节 《孝经》在历史上的作用与局限性

一、《孝经》在历史上的作用

二、《孝经》在历史上的局限性

第二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第一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本身存在的思想问题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孝经》的教育内容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第一节 《孝经》与大学生的生命教育

一、“事亲”:从源头对生命产生敬畏

二、事君:于职业实现生命的社会价值

三、“立身”:于精神追求实现生命的超越

第二节 《孝经》与大学生的责任教育

一、个体责任

二、群体责任

第三节 《孝经》与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一、孝为报亲恩

二、忠为报君恩

三、尊为报师恩

第四节 《孝经》与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

一、“孝”的价值观

二、“忠”的价值观

第四章 《孝经》教育方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启示

第一节 因材施教法

一、《孝经》中的因材施教法

二、因材施教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启示

第二节 启发教育法

一、《孝经》中的启发教育法

二、启发教育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启示

第三节 互动式教育

一、《孝经》中的互动式教育

二、互动式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启示

第四节 榜样示范法

一、《孝经》中的榜样示范法

二、榜样示范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经》是中华孝道的集大成之作。自从汉代推行“以孝治天下”的政治理念以来,《孝经》就被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所重视,历史上有数百位学者为《孝经》作诠释。即使在今天,《孝经》并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失去其价值和意义。相反《孝经》所倡导的孝道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对《孝经》的研究和推广,不但有利于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和谐,而且对于大学生的教育和培养也将有重大的意义。
  本文研究成果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重点概述了《孝经》义理内容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局限性。首先介绍了《孝经》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对于这一问题,学界众说纷纭,尚无统一定论。然后介绍了“孝”的含义和《孝经》的思想内涵。“孝”的含义包括善事父母、尊宗敬祖、传宗接代。《孝经》的思想内涵包括敬亲,奉养,忧病,立身,有后,谏诤,死祭等几个方面。然后介绍了《孝经》的作用和局限性,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愚孝、伪孝和孝道的神话上。
  第二部分主要概括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作了界定。然后概括了大学生出现的几种典型问题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几个比较典型的问题。以期从这些实际问题出发,为探讨《孝经》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启示做铺垫。
  第三部分主要探讨了《孝经》的教育内容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启示。第一、《孝经》中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等内容对当代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很有启发和借鉴意义;第二,《孝经》中的“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等内容体现了为人子、为人臣的责任,可以与大学生的责任教育相结合;第三、《孝经》中的“孝道思想”实质也是对父母的感恩,作为大学生来讲,行孝是最好的感恩教育;第四、《孝经》无处不在倡导“忠孝”,忠孝的价值观不仅是封建社会需要,当今社会同样需要,作为大学生更要继承。
  第四部分主要分析了《孝经》的教育方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启示。《孝经》是儒家传统经典之一,它同样继承了儒家教育教学的智慧,《孝经》中的因材施教法、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榜样教育法等是非常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教育方法,这些方法的引入,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提升将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