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百香果籽油的理化性质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6h】

百香果籽油的理化性质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百香果研究概述

1.1.1 百香果的品种资源

1.1.2 百香果的开发利用

1.2 百香果籽油的营养价值

1.2.1 百香果籽油的基本性质

1.2.2 百香果籽油的不饱和脂肪酸组成

1.2.3 百香果籽油的多酚类

1.2.4 百香果籽油的蛋白质和金属元素

1.2.5 百香果籽油的抗氧化能力

1.3 百香果籽油的提取方法

1.3.1 索式提取法

1.3.2 微波辅助萃取法

1.3.3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

1.3.4 传统压榨法

1.3.6 水蒸气蒸馏法

1.3.7 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法

1.3.8 冷压法结合固相微萃取分离法

1.4 自由基

1.4.1 自由基对生物体的损伤

1.4.2 抗氧化酶和天然抗氧化剂对自由基的清除

1.5 体外抗氧化性的测定原理

1.3.5 溶剂浸提法

1.5.1 DPPH自由基清除法

1.5.2 过氧化氢(H2O2)清除法

1.5.3 一氧化氮自由基(NO·)清除法

1.5.4 亚铁离子还原法(FRAP)

1.5.5 羟自由基(·OH)清除法

1.5.6 超氧自由基(O2-·)清除法

1.5.7 其他方法

1.6 体内测定抗氧化性的方法

1.6.1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测定

1.6.2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测定

1.6.4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测定

1.6.5 过氧化脂质(LPO)的测定

1.6.3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测定

1.6.6 其他测定方法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

1.8 研究内容

1.9 课题创新点

第二章 黄色和紫色百香果籽油理化性质对比分析

2.1 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百香果籽油的制备

2.2.2 百香果籽油理化指标的测定

2.2.3 百香果籽油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测定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百香果籽油的基本性质

2.3.2 百香果籽油的理化指标

2.3.3 百香果籽油脂肪酸组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百香果籽油抗氧化物质的测定

3.1 材料及仪器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试剂

3.1.3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黄酮含量的测定

3.2.2 β-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

3.2.3 总酚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3.2.4 维生素E含量的测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百香果籽油的黄酮含量

3.3.2 百香果籽油的β胡萝卜素含量

3.3.3 百香果籽油的总酚含量

3.3.4 百香果籽油的维生素E含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百香果籽油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4.1 材料及仪器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试剂

4.1.3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总抗氧化能力的测定(FRAP)

4.2.2 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测定

4.2.3 清除羟自由基能力的测定

4.2.4 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的测定

4.3 百香果籽油的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

4.3.1 对铁离子的还原能力

4.3.2 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

4.3.3 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

4.3.4 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百香果籽油抑菌活性的测定

5.1 材料及仪器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试剂

5.1.3 实验设备

5.2 实验方法

5.2.1 菌种的活化

5.2.2 样品前处理

5.2.3 百香果籽油抑菌谱的确定

5.3 实验结果

5.3.1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

5.3.2 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

5.3.3 对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

5.3.4 对志贺氏菌的抑菌效果

5.3.5 对绿脓杆菌的抑菌效果

5.3.6 百香果籽油对常见五种菌的抑制效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百香果籽油的体内抗氧化性评价

6.1 材料及仪器

6.1.1 实验材料

6.1.2 实验试剂

6.1.3 实验设备

6.2 实验方法

6.2.1 百香果籽油的提取

6.2.2 实验小鼠分组和处理

6.2.3 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的构建

6.2.4 小鼠组织匀浆和血清的制备

6.2.5 组织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6.2.6 小鼠组织和血清中抗氧化指标的测定

6.2.7 数据分析

6.3 实验结果

6.3.1 小鼠体重变化情况

6.3.2 各组织蛋白质含量

6.3.3 百香果籽油对小鼠组织和血清中GSH-Px活性的影响

6.3.4 百香果籽油对小鼠组织及血清中SOD活性的影响

6.3.5 百香果籽油对小鼠组织及血清中MDA含量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声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百香果(又名西番莲),一种双子叶植物,属西番莲科,来源于巴西。我国主要有紫色百香果(P.edulis Sims var.edulis)和黄色百香果(P.edulis Sims var.flavicarpa)两种品种[1]。因百香果果汁富含维生素、氨基酸和类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而受到广泛欢迎,但伴随着饮料生产的增加会产生大量未被利用的副产品如百香果籽和果皮。百香果籽的油脂成分可作为优质高档的保健食用油的新来源。所以我们对百香果籽的油脂成分展开研究,主要从黄色百香果籽油和紫色百香果籽油的理化性质、抑菌活性、抗氧化成分及其体内和体外抗氧化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以便对百香果籽进行筛选,进一步对其开发利用。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果如下:
  1、本论文对比分析了黄色百香果籽油和紫色百香果籽油的相对密度、碘值、折光率、酸价、皂化值、过氧化值和脂肪酸成分等理化性质,得出黄色百香果油和紫色百香果籽油的出油率各自为24.62%和24.70%,黄色百香果油和紫色百香果籽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各自为86.67%和89.37%,其中亚油酸含量最高,分别为73.44%和76.72%。
  2、并且对比分析了两种百香果籽油中的抗氧化物质含量,两种百香果籽油中均含有黄酮、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其中黄酮含量最高,黄色百香果籽油和紫色百香果籽油的总酚含量分别达到16.69和15.82 mg GAE/kg。
  3、进一步比较分析两种百香果籽油对铁离子的还原能力和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羟自由基(·OH)的清除效果等的抗氧化作用,紫色百香果籽油的铁离子还原能力和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强于黄色百香果籽油,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能力则相反,两种百香果籽油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高于84%,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超过80%。实验结果表明两种百香果籽油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4、用滤纸片扩散法研究黄色百香果籽油和紫色百香果籽油对五种细菌的抑制作用,并根据实验结果对两种百香果籽油进行浓度梯度稀释,进一步研究两种百香果籽油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两种百香果籽油对五种菌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紫色百香果籽油的抑菌性要强于黄色百香果籽油。两种百香果籽油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都较强,对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绿脓杆菌的抑制作用一般。
  5、用D-半乳糖构建小鼠衰老模型,给予不同浓度的黄色和紫色百香果籽油,测定小鼠心脏、肝脏、大脑和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的活性和丙二醇(MDA)的含量。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相比,模型组小鼠心脏、肝脏、大脑和血清中SOD和GSH-Px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MDA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说明小鼠衰老模型构建成功;与模型组相比,两种百香果籽油各剂量均能对小鼠心脏、肝脏、大脑和血清中SOD和GSH-Px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对MDA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果表明,黄色和紫色的百香果籽油都具有显著的体内抗氧化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