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乡村社会关系研究——以河北乔村为例
【6h】

乡村社会关系研究——以河北乔村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设计

第二章 村庄社会经济背景

一、乔村发展概况

二、村庄劳动力非农转移

第三章 乔村社会关系现状

一、亲缘关系

二、非亲缘关系②

三、社会关系的变化

四、社会关系新特点

第四章 社会关系系统及社会关系成因分析

一、社会关系系统

二、社会关系成因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不足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1:访谈提纲

附录2:访谈对象一览表

附录3: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后 记

展开▼

摘要

我国传统的乡村人际关系建立在儒家伦理基础之上,农民的人际交往呈现典型的差序格局模式。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进入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三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使得中国乡村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现代化和市场经济对村民的影响从物质层面延伸到精神层面,人们的思想观念开始更加理性化。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的人际关系已呈现出有别于传统的新特点。
  传统乔村是一个典型的封闭、传统的北方农村,村民的人际交往遵循了传统的伦理模式。如今,乔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其经济、社会、文化的迅速发展,打破了原有社会结构、社会关系,人们的价值取向、行为选择和交往方式也出现重大调整,乡村传统的差序格局社会关系结构发生了改变。本研究以乔村为个案,在一个村庄层面上探讨其社会关系变化的独特之处。
  本研究采用实地研究,以深度访谈法获取第一手材料,同时结合观察法和文献法对材料进行补充。全文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为导言部分,首先阐述研究缘起和研究的社会变革背景,其次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本研究的意义及目的,最后介绍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介绍研究村落所处的社会环境情况,侧重深描村庄生活现状、经济现状和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并将其作为乡村社会关系变迁的主要推动力。
  第三章在对所收集资料进行整理的基础上,对乔村村民的各类社会关系进行细致的描述和探讨,分析乔村社会关系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乔村村民社会关系的新特点。
  第四章在总结乔村社会关系现状、新特征基础上,尝试分析其社会关系系统,并归纳其社会关系现状的成因。
  第五章承接上文,综合分析乔村社会关系的现状、特点、成因基础上,得出结论,讨论不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