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凯洛夫《教育学》对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6h】

凯洛夫《教育学》对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一、 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难点及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的难点

(四)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 凯洛夫《教育学》的主要内容

一、 凯洛夫个人简介

二、凯洛夫《教育学》形成的背景

(一)社会大环境

(二)苏联的教育、教学改革

三、凯洛夫《教育学》的特点

四、凯洛夫《教育学》研究的内容

(一) 教学的本质研究

(二)教学原则的研究

(三)教养和教学内容的研究

(四)课堂教学的研究

五、凯洛夫《教育学》在苏联的地位

(一)苏联教育理论界的批判

(二)凯洛夫《教育学》地位的确立

第二章 凯洛夫《教育学》在中国的引入与发展

一、引进和学习阶段

2、质疑和批判阶段

三、全面否定阶段

(一)全民教育论

(二)苏联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三)教学理论

四、重新评价阶段

第三章 凯洛夫《教育学》对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和认识程度不够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教育方式创新不够

(三)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素质不高

(四)采用传授方式教学,缺乏实践性

二、凯洛夫《教育学》对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作用

(一)凯洛夫《教育学》对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二)凯洛夫《教育学》对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三)《教育学》中教学原则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自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引入中国之后,一度引起了学者们的巨大关注和兴趣。本书是第一部有关教育理论的书籍,书中的观点、方法完全是基于马克思主义,这本书可以称之为“著作”,也比较适合中国。回顾中国当时的国情以及一些社会制度,《教育学》的内容比较容易被中国的学者们所接受的,当时也被学者们广泛地学习。凯洛夫的《教育学》内容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本论文中将重新回顾被引进的《教育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通过本文的研究,更想为大家展示出凯洛夫《教育学》在引进过程中的所具备的一些需要让人熟知的特点,更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为以后相关研究做点微薄的贡献。
  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自从被引入中国之后,被中国的教育机构及教育家们广为传播和学习。从而,也对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及其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确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发展中的指导地位。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教育方面,共产党人不仅运用马克思的教育理念建立了各类学校,提高广大人民的知识素养,而且,也广泛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从而提高工人和农民的觉悟。在这一时期,教育学家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中的教育观点分析出现在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并将其充分地思考和论证,从而阐述出属于自己的教育理念。
  其次,促进了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学体系科学化的探索与构建。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们都能看到,当时的每位教师手中,几乎人手一本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这本书当时已然成为教育理论研究和教学的权威。同时教育部也将这本书作为一部指导性的教学大纲。
  再次,结合自身特点,批判地对待。凯洛夫《教育学》自引入中国之后,要将其运用自如,必须要结合中国的教育实际,把握好度,一定要先弄清其中的规律和特点,同时也要结合特有的文化和背景,在整体上加以深入的认识,从而可以使得在教育发展路程中少走点弯路。
  最后,教育原则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适当地将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中所讲述的七个原则运用到教育教学之中。从而,为教育教学工作增砖添瓦,使教育功能发挥到极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