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凯洛夫主编《教育学》在我国的引进及其影响
【6h】

凯洛夫主编《教育学》在我国的引进及其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论

第一章 凯洛夫主编《教育学》在我国的引进和传播历程

1.1 引进和学习阶段(1948——1956)

1.2 质疑和批判阶段(1956——1966)

1.3 全面否定阶段(1966——1976)

1.3.1 全民教育论

1.3.2 “苏维埃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1.3.3 教学理论

1.4 重新评价阶段(1976——至今)

第二章 凯洛夫主编《教育学》在我国的引进特点

2.1 引进以权威报刊杂志的引荐为主要载体

2.2 以直接输入为主

2.3 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较大

2.4 引进及时,全面

第三章 凯洛夫主编《教育学》在我国引进的积极影响

3.1 引进确立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我国教育学发展中的指导地位

3.2 引进奠定了我国教育学教材基本的结构框架

3.3 引进促进了我国教育学体系科学化的探索与构建

第四章 凯洛夫主编《教育学》在我国引进的消极影响

4.1 引进造成了对苏联教育学的过于依附

4.2 引进影响了我国教育学的建设

第五章 凯洛夫主编《教育学》在我国引进的历史启示

5.1 结合自身特点,批判地对待引进

5.2 强化主体意识,客观地对待引进

5.3 强化原创研究,科学地对待引进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的文章目录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声明

展开▼

摘要

自20世纪50年代,凯洛夫主编《教育学》传入我国,在我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和影响。作为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和立场来阐释教育思想和理论,研究教育问题和现实的著作,由于符合我国当时的社会制度和现实,被我国的教育学者广为的接受和学习。今天我们重新回顾凯洛夫主编《教育学》在我国引进和传播的历史过程,研究它引进过程中的特点,对于我们今天探索建设具有我国特色的教育学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研究的意义主要有二:其一、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国内对凯洛夫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凯洛夫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的介绍和凯洛夫教育学本土化的问题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几个方面,而对凯洛夫教育学在我国的引进历程以及产生的影响的研究甚少。这样的研究对于我们更好的借鉴凯洛夫的教育思想,促进本国教育学的健康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其二、希望本课题的研究能为更多致力于凯洛夫教育学研究的人发掘更丰富的研究资料。
  全文共有五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主要是对凯洛夫主编《教育学》在我国的引进及其影响进行回顾,提出总共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48年-1956年为引进和学习阶段;第二阶段,1956年-1966年为质疑和批判阶段;第三阶段,1966年-1976年为全面否定阶段;第四阶段,1976年-至今为重新评价阶段。
  第二部分主要是对凯洛夫主编《教育学》在我国的引进特点进行了归纳,主要表现为:引进以权威报刊杂志的引荐为主要载体;引进以直接输入为主;引进的过程和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息息相关;引进的及时、全面。
  第三部分主要考察和归纳了凯洛夫主编《教育学》在我国引进的对我国教育学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为:引进奠定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我国教育学发展中的指导地位;引进奠定了我国教育学基本的框架;引进促进了我国教育学体系科学化的探索与构建。
  第四部分主要对凯洛夫主编《教育学》在我国引进的消极影响进行了反思,指出引进导致了对苏联教育学的过于依附,影响了我国教育学的发展。
  第五部分主要是分析和总结了凯洛夫主编《教育学》在我国的引进的历史启示,指出我们要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教育学,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批判地对待引进;强化主体意识,客观地对待引进,强化原创研究,科学地对待引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