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青藏线(格拉段)列车空调系统运行模式研究
【6h】

青藏线(格拉段)列车空调系统运行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列车空调的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2 非稳态传热计算过程分析

2.1高原列车物理模型

2.2太阳辐射强度计算

2.2.1地球的运动

2.2.2太阳在空间的位置

2.2.3太阳与平壁间关系

2.2.4太阳辐射强度的计算

2.3室外综合温度的计算

2.3.1室外空气综合温度

2.3.2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

2.3.3车体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

2.4列车的非稳态计算

2.4.1传递矩阵和传递函数

2.4.2反应系数计算法

2.4.3 Z传递函数法

2.5非稳态传热计算结果

3 数值计算基础

3.1流体流动控制方程

3.1.1质量守恒方程

3.1.2动量守恒方程

3.1.3能量守恒方程

3.1.4组分输运方程

3.2湍流模型

3.2.1湍流概述

3.2.2湍流模型

3.3数值计算方法

3.3.1 N-S方程及其压力修正方法

3.3.2 SIMPLE算法的步骤

4 列车数值分析

4.1数学模型验证

4.2网格划分及独立性验证

4.3简化假设和计算边界条件

4.3.1简化假设

4.3.2 边界条件

4.4数值方法

4.5结果分析

4.5.1车内流场及温度场分布

4.5.2车内CO2及O2浓度场分布

5 空调列车室内热舒适研究

5.1热舒适指标及标准

5.2高原低气压环境PMV方程修正

5.3车内PMV评价

5.4送风参数的调节

5.4.1 基于舒适性指标的送风参数调节

5.4.2 基于节能率指标的送风参数调节

5.4.3 调整后的CO2及O2浓度分析

5.5 小结

6 空调送风参数的调整及确定

7 空调运行的自动控制

7.1自动控制原理

7.1.1自动控制基本含义

7.1.2 反馈及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7.1.3 开环及闭环控制系统的构成

7.2我国暖通空调自动控制的发展

7.3高原列车空调自动控制运行模式

7.3.1空调系统温度的控制

7.3.2空调系统O2和CO2浓度的控制

7.3.3列车新风量的确定

7.4 本章小节

结论

1本文结论

2后续研究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列车CO2和O2浓度控制程序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