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年龄段单侧完全性唇裂术后鼻唇外形继发畸形的解剖测量研究
【6h】

不同年龄段单侧完全性唇裂术后鼻唇外形继发畸形的解剖测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 言

1.研究背景

2.研究目的

第 二 章 研 究 对 象 与 方 法

1.研究对象

2.测量工具

3.测量标记点的确定

4.测量项目

5.测量方法

6.分析方法

结果

1.实验组与对照组线性距离及角度测量结果统计数据对比

讨论

1.唇腭裂的发生及发展现状

2.实验目的及方法

3.实验对象的选择

4.实验结果

5.Millard术式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技术要点

6. Millard术后疤痕控制与康复措施

7.测量项目的地域差异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A标记点缩略词表

附录B

附录C个人简历及发表成果

附录D 综述: 及病例报告综述单侧完全性唇裂术后鼻唇外形继发畸形的研究

展开▼

摘要

目的:对单侧完全性唇裂术后1年,术后3年及术后6年患儿鼻唇部标记点进行相关的测量研究,探究单侧完全性唇裂术后不同年龄段患儿鼻唇部相关线性及角度测量指标的异常性,为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术后继发唇鼻畸形的严重程度提供较为可靠的数据参考依据,同时为二期手术矫正鼻唇畸形,改善患者外观,以及何时通过手术对唇裂术后继发畸形进行干预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提供数据支持,并进一步完善唇腭裂序列治疗的内容。
  方法:测量研究工作分6组进行,其中分实验组(A)与对照组(B)各3组。实验组又分为术后1年组(A1)12人,术后3年组(A3)13人,术后6年组(A6)12人。对照组又分为正常1岁半组(B1)13人,正常3岁半组(B3)12人,正常6岁半组(B6)15人。实验组(A)与对照组(B)各总计37人和40人,性别不限,总共77人。以Farkas的头面部测量研究内容为理论基础,选择11个测量标记点,并对被测量者的15个测量项目(其中11个线性测量项目,4个角度测量项目)进行测量。
  结果:分别计算出各实验组及对照组线性测量项目和角度测量项目的均数和标准差,再对各年龄段实验组与对照组数据进行两样本t检验。在术后1年组与正常1岁半组对比中,鼻小柱高度,鼻小柱宽度,鼻孔高(患侧),鼻翼厚度(患侧与健侧)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这几项无显著性差异。而术后1年组与正常1岁半组的鼻翼基底宽,鼻宽,患侧和健侧鼻孔宽,健侧鼻孔高,患侧和健侧鼻翼长,唇高,唇宽四项,鼻唇角,鼻尖角,患侧和健侧鼻翼外侧角,患侧和健侧鼻前角测量值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这些项目在术后1年组与正常1岁半组的对比中有显著性差异,这些项目可能是术后1年组鼻唇畸形变化的主要方面。在术后3年组与正常3岁半组对比中,鼻小柱高度,鼻小柱宽度,鼻孔高(患侧),鼻翼厚度(患侧与健侧),唇高,鼻翼外侧角(患侧与健侧),鼻前角(健侧)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这几项无显著性差异。而术后3年组与正常3岁半组的鼻翼基底宽,鼻宽,患侧和健侧鼻孔宽,健侧鼻孔高,患侧和健侧鼻翼长,唇宽四项,鼻唇角,鼻尖角,患侧鼻前角测量值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这些项目在术后3年组与正常3岁半组的对比中有显著性差异,这些项目可能是术后3年组鼻唇畸形变化的主要方面。在术后6年组与正常6岁半组对比中,鼻小柱高度,鼻小柱宽度,鼻翼基底宽,鼻宽,鼻孔宽(患侧),鼻翼长(患侧与健侧),唇高,鼻翼外侧角(患侧与健侧)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这些项目对比无显著性差异。而术后6年组与正常6岁半组的健侧鼻孔宽,患侧和健侧鼻孔高,患侧和健侧鼻翼厚度,唇宽四项,鼻唇角,鼻尖角,健侧和患侧鼻前角测量值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这些项目在术后6年组与正常6岁半组的对比中有显著性差异,这些项目可能是导致术后6年组鼻唇畸形变化的主要方面。
  结论:本实验选用直接测量法和照相测量法两种方法,对鼻唇部共15个测量项目进行了测量研究。得出了正常3个年龄组儿童和术后3个年龄组患儿鼻唇部线性距离以及角度测量值的均值和标准差。为单侧完全性唇裂Millard术后继发鼻唇畸形严重程度的分级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数据参考依据,同时为唇裂术后远期手术矫正鼻唇畸形提供指导性意见,并且进一步完善了唇腭裂序列治疗的内容。而且对照组正常儿童的测量数据也可为研究各地区,各年龄段儿童鼻唇部组织的正常发育提供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