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静脉滴注和肌内注射两种补铁方法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观察
【6h】

静脉滴注和肌内注射两种补铁方法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检测仪器及方法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静脉组和肌注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2.2 网织红细胞计数的比较

2.3 补铁前后两组血红蛋白比较

2.4 两组患者治疗中不良反应的比较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对比静脉滴注、肌内注射两种途径补铁治疗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的起效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以期为临床选择补铁途径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将28例住院的缺铁性贫血(IDA)患者随机分为静脉组和肌注组,14例选择蔗糖铁100mg加入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次滴注时间大于15min,每周2次。14例选择右旋糖酐铁注射液100mg肌内注射,每周2次。补铁前及补铁期间(5d、7d、9d、11d)监测网织红细胞计数,补铁2周时复查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补铁后静脉组及肌注组网织红细胞计数(Reticulocyte Count,RC)均较治疗前升高,静脉组网织红细胞计数达到高峰的时间是补铁后第7天,肌注组达到高峰的时间是补铁后第9天,两组比较静脉组较肌注组提前达到高峰,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补铁2周时静脉组及肌注组血红蛋白(Hb)均较补铁前升高,静脉组较补铁前上升了11.643±0.800 g/L,肌注组较补铁前上升了4.016±1.588 g/L,静脉组升高的幅度明显高于肌注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静脉组无1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肌注组有4例发生注射部位疼痛及色素沉着,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住院急需补铁的缺铁性贫血(IDA)患者,选择静脉滴注补铁较肌内注射补铁起效快,疗效好,且副作用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