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由矿难新闻报道探讨我国媒体的危机传播机制
【6h】

由矿难新闻报道探讨我国媒体的危机传播机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论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一、危机的定义

(一)危机的概念

(二)危机的分类

(三)危机的阶段

二、危机传播的定义

三、危机传播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功能—角色理论

(二)媒介发展理论

(三)公共领域理论

四、危机传播的相关研究综述

(一)基本理论概述

(二)理论模式

(三)我国学者的相关研究

第三章 矿难新闻报道与媒体危机传播

一、矿难新闻报道概述

(一)矿难报道

(二)矿难报道的研究概况

二、危机传播的原则

三、危机传播的功能

四、矿难报道需要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

(一)舆论引导在应对矿难事件中的主要职责

(二)媒体对矿难等危机事件报道的双重影响

第四章 我国新闻媒体危机传播现状

一、我国新闻媒体危机传播的现状

(一)我国新闻媒体危机传播的总趋势

(二)新闻媒体危机传播的新进展

二、我国矿难新闻报道的演变轨迹

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危机传播的比较

(一)传统媒体的危机传播现状——以《中国青年报》为例

(二)新媒体的危机传播现状——以“人民网”为例

第五章 我国新闻媒体危机传播中的不足及建议

一、我国新闻媒体危机传播中的症结

(一)政府对媒体过度控制

(二)许多官员思想深处有许多错误的媒体观

(三)新闻主管部门片面的报道观念

(四)舆论监督方面差强人意

(五)危机报道“人本位”思想影响严重

二、对我国新闻媒体危机传播的建议

三、国外媒体危机传播实践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危机是社会的一种常态,也是新闻媒体经常面对的报道主题。每年发生的危机事件都造成了惨重损失,夺去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矿难是突发性危机事件的一种,据统计,自2002年以来,我国平均每年有将近6000人因矿难事故死亡。2005年我国死于矿难的人数更是占到全世界矿难死亡人数的80%。在媒体对矿难报道的数量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也发现其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需要加以改进。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也是突发事件的高发期。因此危机报道成为当代新闻媒体的重要命题,但是长期以来的制度、传统等方面的因素,制约着媒体对有关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各地方政府部门仍然存在着对突发事件瞒报缓报的现象,媒体报道中“统一口径”、“报喜不报忧”的现象依然存在,遇到突发公共事件往往过于谨慎甚至保持沉默。这不但损害了公众的知情权,同时也损害了媒体自身公信力,不利于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
  笔者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媒体对矿难进行的报道正在不断取得进步,如报道时效性、透明性不断增强,报道角度覆盖范围更广,人文关怀更加得到体现,随着我国媒体传播环境的不断改善,新闻媒体的矿难报道必定会取得更多进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