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青藏高原东北部及其周边地区新石器晚期至青铜时代先民利用动物资源的策略研究
【6h】

青藏高原东北部及其周边地区新石器晚期至青铜时代先民利用动物资源的策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动物考古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与研究进展

1.2 动物考古学研究揭示的主要家畜驯化和传播历史

1.3 青藏高原东北部及其周边地区新石器晚期-青铜时代人类生业模式研究进展与问题

1.4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2.2 青藏高原东北部及其周边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谱系

2.3 采样遗址点介绍

2.4 研究区动物地理区系划分

2.5 研究区自然植被区系划分及碳同位素研究

第三章 研究材料与分析方法

3.1 本文研究资料来源

3.2 研究方法

第四章 研究结果

4.1 测年结果及分析遗址的相对文化序列

4.2 c.5400~4500BP出土动物种类及动物同位素结果

4.3 c.4500~3600BP出土动物种类及动物同位素结果

4.4 c.3600~2500BP出土动物种类

第五章 青藏高原东北部及其周边地区c.5400~4500BP人类动物资源利用策略

5.1 c.5400~4500BP青藏高原东北部及其周边地区先民获取肉食资源的方式

5.2 c.5400~4500BP青藏高原东北部及其周边地区先民饲养家畜策略

5.3 c.5400~4500BP先民利用动物资源方式小结

第六章 青藏高原东北部及其周边地区c.4500~3600BP人类动物资源利用策略

6.1 c.4500~3600BP青藏高原东北部及其周边地区先民获取肉食资源的方式

6.2 c.4500~3600BP青藏高原东北部及其周边地区先民家畜饲养策略

6.3 c.4500~3600BP先民利用动物资源的方式小结

第七章 青藏高原东北部及其周边地区c.3600~2000BP人类动物资源利用策略

7.1 c.3600~2000BP青藏高原东北部及其周边地区先民获取肉食资源的方式

7.2 c.3600~2000BP青藏高原东北部及其周边地区先民饲养家畜策略

7.3 c.3600~2000BP先民利用动物资源方式小结

第八章 青藏高原东北部及其周边地区新石器晚期至青铜时代先民利用动物资源策略的历时性演变规律及原因探析

8.1 新石器晚期至青铜时代青藏高原东北部及其周边地区先民获取肉食资源方式的变化

8.2 新石器晚期至青铜时代青藏高原东北部及其周边地区先民饲养家畜策略的演变

8.3先民利用动物资源策略小结及原因探析

第九章 青藏高原东北部及其周边地区不同时间段先民利用动物资源策略的空间差异及原因分析

9.1 不同时间段先民获取肉食资源方式的空间对比分析

9.2 各时间段先民饲养家畜策略的区域对比分析

9.3青藏高原东北部及其周边地区不同时间段先民利用动物资源策略的空间对比小结及原因分析

第十章 结论和展望

10.1 主要结果和结论

10.2 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青藏高原史前人类活动的历史及其驱动机制是国际学术界关注的前沿科学问题,先民采取何种生业策略以适应高海拔环境是当前的研究热点。青藏高原东北部及其周边地区地貌类型多样,考古遗存丰富,是研究史前人类适应不同生存环境的动植物资源利用策略的理想区域。该地区植物考古工作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揭示了耐旱喜温的粟黍、耐寒的大麦小麦的传入和利用是保障史前人类永久定居不同海拔高度环境的关键因素。先民利用的另一重要食物来源是动物资源,但其在青藏高原东北部及其周边地区先民的生业经济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仍不清晰。欧亚大陆农业传播和东西方文化交流在新石器晚期至青铜时代出现并不断强化,其对青藏高原东北部及其周边地区先民的种植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对动物资源利用策略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此外,牦牛的驯化和利用过程也是有待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青藏高原东北部及其周边地区考古遗址出土的动物遗存为研究对象,在3个系统发掘和3个考古调查的史前遗址中系统采集了动物骨骼样品,完成了30581块动物骨骼样品的鉴定工作;在5个遗址中挑选出406例动物骨骼和人骨样品进行碳氮稳定同位素测试;在3个遗址采集了14个年代样品进行碳十四年代测定。在此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已发表的相关资料,分析了新石器晚期至青铜时代先民获取肉食资源方式和家畜饲养策略,并探讨了史前东西方文化交流与气候和海拔变化对先民动物资源利用策略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
  (1) c.5400~4500BP,先民主要通过捕获鹿科和羊亚科等野生动物获取动物资源,家养动物在先民利用的动物资源中所占比例较小,且仅有猪和狗。此外,先民采取以圈养为主放养为辅的策略饲养家猪,而狗的饲养方式较为多样化,主要与其在先民社会生活中发挥的多种功能有关。
  (2) c.4500~3600BP,不同海拔区域先民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获取肉食资源。对先民肉食资源贡献最大的野生动物种类是鹿科、羊亚科和羚羊亚科,家养动物饲养种类齐全,包括狗、猪、牛和羊,且牛羊逐渐成为家畜饲养的主体。此外,本阶段传统家畜猪和狗的饲养策略没有发生大的改变,而对于新传入的牛羊,先民根据野生自然植被的丰富程度,采取了放牧和放牧与补充饲料相结合的饲养方式。
  (3) c.3600~2000BP,先民利用的动物种属主要是家养动物,野生动物的比重较少,而且在本阶段,驯化牦牛已确定在柴达木盆地诺木洪文化遗址中得到利用。此外,先民依然采用放牧和放牧与补充饲料相结合的方式饲养牛羊。
  (4)青藏高原东北部及其周边地区先民在新石器晚期至青铜时代获取肉食资源的方式大体上经历了由以狩猎为主、家畜饲养为辅(c.5400~3600BP),到以家畜饲养为主、狩猎为辅的转变(c.3600~2000BP)。此外,4500BP左右,猪的食谱由C4类食物为主转变为以C3和C4类混合食物为主;c.3600~2000BP,家养草食动物羊的食谱由以C3和C4混合食物为主食发展为以C3食物为主食。
  (5)青藏高原东北部及其周边地区新石器晚期至青铜时代不同时段先民利用动物资源方式空间对比分析显示:c.5400~4500BP和 c.3600~2000BP,不同区域先民获取肉食资源的方式及饲养家畜策略差异较小;而c.4500~3600BP,不同区域先民获取肉食资源的方式多样,差异显著。2500m以上区域,先民依靠狩猎鹿科、羊亚科和羚羊亚科等野生动物获取肉食;2500m以下区域,先民主要以饲养羊、狗、猪、牛等家养动物获取肉食。同时家养杂食动物猪狗及家养草食动物牛的食谱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表明不同区域先民采取不同的方式饲养家畜。
  (6)青藏高原东北部及其周边地区新石器晚期至青铜时代先民利用动物资源的方式时空差异显著,主要受到欧亚大陆文化交流大背景下,新品种家畜(包括牛、羊、马)的引入和利用,以及海拔变化和气候变化导致的生存环境差异的影响。
  本研究为认识青藏高原东北部及其周边地区新石器-青铜时代人类动物资源利用策略及其时空变化提供了重要的动物遗存鉴定和骨骼碳氮同位素分析数据支撑,是在该地区用多学科方法开展系统动物考古研究的尝试和探索。本研究还为揭示不同家养动物在青藏高原出现和利用的历史提供了关键的证据,为认识和理解不同时期史前人类适应不同海拔(尤其是高海拔)生存环境的动物资源利用模式,及其与史前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关系等国际国内学术界广泛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案例和新的视角。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