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公允价值计量及其经济后果研究——基于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
【6h】

公允价值计量及其经济后果研究——基于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 导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主题

1.3研究框架

1.4研究结论和不足

第2章公允价值计量理论

2.1公允价值的内涵

2.2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2.3公允价值计量特征

2.4公允价值计量的经济后果

第3章公允价值计量方法:SAFS157最新进展

3.1公允价值计量方法概述

3.2现值技术

3.3公允价值层级

第4章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历史变迁

4.1引入公允价值计量阶段(1997年~2000年)

4.2回避公允价值计量阶段(2001年~2005年)

4.3广泛谨慎应用公允价值计量阶段(2006年至今)

第5章新企业会计准则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经济后果

5.1公允价值计量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的应用及经济后果

5.2公允价值计量在债务重组准则中的应用及经济后果

5.3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工具准则中的应用及经济后果

5.4新企业会计准则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经济后果的实证分析

第6章公允价值计量的未来展望及建议

6.1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及其框架体系

6.2加强公允价值计量理论研究及应用研究

6.3完善与公允价值计量相适应的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治理环境

6.4强化会计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近十几年来,公允价值计量问题一直是国际会计前沿中极富挑战性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当前,无论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还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都正经历着将公允价值计量引入会计准则的历程。2006年9月,FASB颁布了第157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S157)《公允价值计量》,创建了公认会计原则(GAAP)下的公允价值计量框架,极大地提高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我国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研究起步较晚,在将其引入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可谓几经反复、一波三折。在国际趋同和协调的大环境下,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2006》广泛谨慎地重新引入公允价值计量,从而对我国财务会计的理论和实务产生深远影响。 基于上述背景提供的契机,本文首先从对比各准则制定机构对公允价值的最新定义入手,探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与其他计量属性的联系与区别,笔者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处于高于其他计量属性层次的复合计量属性。在分析公允价值计量的公允性、动态性、决策相关性、估计性等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公允价值计量的经济后果理论。接着,本文阐述了SFAS157在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和层级方面的最新突破,指出正是它们提高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可操作性,为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在回顾了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历史变迁的三阶段之后,本文着重探讨了公允价值计量在《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三个准则中应用所产生的经济后果。本文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将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影响企业管理层的决策行为,并最终通过财务报告传递的会计信息影响投资者的经济决策。本文还通过实证检验了公允价值计量产生的会计信息有利于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最后,本文在上述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