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利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右心室舒张功能
【6h】

利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右心室舒张功能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0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对象

1.2主要实验设备和仪器

1.3方法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两组间基本资料

2.2心房心室结构指标

2.3左右心室功能指标

2.4对照组和高血压组各部位局部舒张功能减退发生率的比较

2.5对照组与高血压组内1、2、3级者局部舒张功能减退在不同部位发生率的比较

2.6高血压组各部位及其组合发生舒张功能减退在不同病程患者间比较

2.7高血压患者局部舒张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原发性高血压右心室舒缩张功能改变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目的:利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uantitative tissue velocity imaging,QTVI)技术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右房室瓣环、左房室瓣环的侧壁及室间隔处心肌组织中提取多普勒频移信号,同时分别记录舒张晚期(Am)及舒张早期(Em)的组织速度峰值并计算 Em/Am比值,初步探讨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PH)患者在不同病程、级别左右心室舒张功能变化。
  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1例(高血压组),按照不同病程和血压级别分类,正常健康人(对照组)60名。应用脉冲多普勒进行心脏常规测量,并转换为多普勒组织成像(DTI)形式采集并存储图像,同时分别记录心尖四腔切面四部位左房室瓣环室间隔处(LAVP1)、左房室瓣环侧壁处(LAVP2)、右房室瓣环侧壁处(RAVP1)、右房室瓣环室间隔处(RAVP2)舒张晚期(Am)及舒张早期(Em)的组织速度峰值并计算Em/Am比值。
  结果:Em/Am比值<1的发生率在高血压组与对照组四点部位之间比较:高血压组比对照组 RAVP1、RAVP2、LAVP1、LAVP2舒张能减退发生率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血压组内 LVH组右房室瓣环侧壁处(RAVP1)及左房室瓣环侧壁处(LAVP2)的Em及Em/Am比值低于NLV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血压组内的1级者、2级者、3级者之间比较:RAVP1处在三组间舒张功能减退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血压级别升高RAVP1、RAVP2、LAVP1、LAVP2四点舒张功能减退发生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病程之间比较:仅RAVP1处发生舒张功能减退而其他部位正常者,1年~4.9年组较5年~9.9年组、10年~组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RAVP1、RAVP2、LAVP1、LAVP2四点没有同时出现舒张能减退情况下,RAVP1处发生舒张功能减退(76例)时仅RAVP2和(或)LAVP1处出现舒张期功能减退的情况为61.8%(47/76),仅 LAVP2处舒张期功能减退的发生率为14.5%(11/76),LAVP2处舒张期功能减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RAVP2和(或)LAVP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回归分析提示对局部舒张功能减退影响的独立因素依次为患高血压病程、高血压级别、年龄(P均<0.05)。
  结论:1.高血压患者随病程发展心脏从右室到左室存在各个范围的舒张功能减退;2.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可出现右室舒张功能的减退,随病程发展左室出现代偿性改变并发展成心肌肥厚时,可导致右室重构及舒张功能的进一步减退;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病程、级别增加,心脏局部舒张功能减退呈现由右室向室间隔及左室发展的趋势,右心室舒张功能减退改变早于左心室改变。4.高血压病程是引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局部舒张功能减退主要因素,其次分别为高血压级别、年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