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IGF-1诱导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向少突胶质样细胞分化的研究
【6h】

IGF-1诱导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向少突胶质样细胞分化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语表

声明

前 言

第一部分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纯化与鉴定

第二部分 bFGF、IGF-1诱导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向少突胶质样细胞分化

结 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综述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在实验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展开▼

摘要

【目的】
   体外培养获得足够数量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 cells,MSCs)并对其进行诱导分化,应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新生大鼠少突胶质细胞∕Ⅱ型星形胶质祖细胞(oligodendrocyte∕typeⅡastrocyte,O2A祖细胞,也称少突胶质祖细胞)培养上清液共培养等方法提高诱导分化的效率,在体外培养获得更多的少突胶质细胞,为少突胶质细胞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方法】
   1. 无菌条件下收集新生儿脐血,以Ficon-HyPaque淋巴细胞分离液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的单个核细胞经体外培养传代扩增,获得第3代纯化的脐血MSCs,流式细胞术测定表面抗原并向脂肪细胞诱导分化测定其多向分化能力。
   2. bFGF、IGF-1、新生大鼠O2A祖细胞培养上清液联合应用诱导脐血MSCs向少突胶质样细胞分化,并通过荧光倒置显微镜及Western blot法对成功诱导为OL的细胞进行阳性细胞计数与Galc的定量检测,检测新生大鼠O2A祖细胞培养上清液是否可提高IGF-1诱导的效率。
   【结果】
   1. 贴壁细胞传至第3代后可获得均一的梭形细胞,生长有一定方向性,平行排列或旋涡状生长,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加快,2周即可达80%融合,表现出较强生长传代能力。流式细胞术鉴定不表达或极弱表达造血细胞标志物CD34、CD45,稳定地表达间充质细胞相关的表面抗原CD44、CD105;利用成脂诱导剂可诱导其向脂肪细胞分化。
   2. 诱导约10d左右,可以看到贴壁细胞呈现不同状态:可见具有两个对称或三个小突起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以及圆形的未分化细胞;约3周时,可见细胞突起增加,并可相互连接,呈现少突胶质细胞形态。实验组3(基础培养基+10ng/mL bFGF+10ng/mL IGF-1)与阴性对照组(无bFGF、无IGF-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实验组A(10ng/mL IGF-1)、实验组B(培养上清液)Galc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实验组C(培养上清液+10ng/mL IGF-1)Galc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B、C Galc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通过密度梯度离心获得单个核细胞连续传代培养,可获得纯度较高的间充质干细胞。
   2 脐血MSCs在bFGF、IGF-1的联合作用下可向少突胶质细胞分化,但诱导分化的效率较低,且其生理学活性还需进一步检测。
   3 不同浓度的诱导剂影响诱导的效率,选择合适的诱导浓度是诱导成功的关键,本实验显示,10ng/mL bFGF、10ng/mL IGF-1有较好的诱导效果。新生大鼠O2A祖细胞培养上清液可提高IGF-1诱导分化的效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