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甲磺酸伊马替尼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的影响
【6h】

甲磺酸伊马替尼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 料 与 方 法

1. 研究对象

2. 治疗与监测方法

3. 疗效评估

4. 实验过程

4.1 骨髓细胞24h短期培养G显带法检测染色体

4.2半定量RT-PCR法检测BCR-ABLmRNA基因

5.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伊马替尼治疗前各期CML患者的染色体表达情况

2.伊马替尼治疗后各期CML患者的染色体检测结果

1.伊马替尼治疗前患者的BCR-ABL融合基因表达情况

2.伊马替尼治疗后患者的BCR/ABL转录本变化情况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展开▼

摘要

背景: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疾病,以具有Ph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为基本特征。BCR-ABL融合基因产物,被认为是CML发病的根本原因及治疗靶点。第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甲磺酸伊马替尼的问世,不仅改革了CML的治疗措施,而且形成了新的治疗标准。它可以使50%~60%的干扰素治疗失败和多于80%的初诊CML慢性期(CML-CP)患者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的缓解,对部分进展期(CML-AP/BP)的患者也有一定疗效。伊马替尼除了比干扰素-α具有更好的耐受性,还可以有效地延长患者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并降低CML患者的BCR-ABL基因的转录水平。伊马替尼可降低CML患者的Ph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表达水平,因此通过定期检测二者的变化可更加合理地指导伊马替尼的应用,并可有效地判断疾病预后。
  目的:探索本中心CML患者b3a2及b2a2转录本的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比较CML患者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前后及不同治疗时间的Ph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表达量的变化,来评价伊马替尼的疗效、监测患者的耐药性及预测复发和预后,进而更好地指导伊马替尼的应用。
  方法:1.对42例Ph+的CML患者,在其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前后分别收集其骨髓细胞,对所有的骨髓细胞,应用24h短期培养方法制备染色体,采用常规染色体G显带技术分析其染色体核型;
  2.采用SqRT-PCR技术,通过测定PCR扩增产物的长度和数量,推测待测样本中BCR-ABL基因的融合类型(b3a2或b2a2)及BCR-ABLmRNA的相对数量;
  3.应用电子表格建立数据信息并利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42例Ph+的CML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33:1,中位年龄42岁。BCR-ABLb3a2及b2a2转录本组CML患者数的的比例为1.44:1。两组患者的中位年龄为分别48.60、44.40(P=0.035)。两组在性别比、初治时进展期患者所占比例、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及原始粒细胞数的差异上无统计意义。
  伊马替尼初治前,42例CML患者Ph染色体阳性率为100%,2例<90%;伊马替尼治疗后,9例进展期患者,2例在治疗12个月时获得CCyR,3例在中位治疗6个月时获得MCyR。28例慢性期患者中,25例在中位治疗6个月时获得CCyR,20例在中位治疗3个月时获得MCyR。5例加速期患者,中位治疗27个月时,各有1例获得MCyR、CCyR。截止至随访结束,共有12例患者获得CMR,15例获得MMR。所有CML患者的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均比用药前降低,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例获得CMR的CM-CP患者在第9个月时重新检测到BCR-ABL基因,并进入疾病急变期,2例在获得MMR后数月又出现BCR-ABL基因表达量的增加,提示疗效欠佳。
  结论:1.伊马替尼可有效降低CML患者的Ph阳性细胞数,尤其对初治的慢性期患者,可使69.8%的患者获得稳定CCyR,而对进展期患者疗效尚不太理想;
  2.本中心b3a2转录本患者多于b2a2转录本患者,b3a2组患者较b2a2组患者年龄大,不同转录本之间无疾病分期、血液学、骨髓学及伊马替尼治疗反应相关性;
  3.伊马替尼可使Ph(+)CML患者的BCR-ABL融合基因表达量下降,从而获得分子生物学缓解,且基因表达量与疾病进展呈正相关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