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门静脉动脉化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的实验研究
【6h】

门静脉动脉化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英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大鼠部分门静脉动脉化联合肝衰竭模型的建立和观察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 果

三、讨 论

四、结 论

第二部分大鼠部分门静脉动脉化联合肝衰竭模型对肝脏功能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 果

三、讨 论

四、结 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门静脉动脉化的研究和进展

致谢

在读期间撰写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目的】
  1.建立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稳定、可靠的部分门静脉动脉化联合D-氨基半乳糖诱导的肝衰竭大鼠模型。
  2.研究部分门静脉动脉化联合肝衰竭大鼠模型对肝脏功能的影响及病理学变化。
  【方法】
  实验一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观察
  1.门静脉动脉化联合肝衰组模型:采用同种异体血管材料(上、下端套入袖套,侧端旷置),以套入式缝合及袖套法建立模型。切除左肾,阻断门静脉后用同种异体血管材料将左肾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及门静脉残端连接,开放门静脉。成模后一次性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1300mg/kg。
  2.肝衰组模型:分离组织后暴露左肾,剥离肾筋膜并分别结扎剪断输尿管、左肾动静脉,游离门静脉周围组织至第1,2属支,阻断钳阻断门静脉16min后开放,一次性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1300mg/kg。
  3.对照组模型:切除左肾,游离门静脉周围组织至第1,2属支,阻断钳阻断门静脉16min后开放。造模后给予腹腔一次性注射0.9%生理盐水1300mg/kg。
  4.观察: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动脉化组(门静脉动脉化+肝衰竭)30只,肝衰组(左肾切除+肝衰竭)30只;对照组(左肾切除)10只。记录手术时间,术中门静脉阻断时间;观察大鼠一般情况、生存状况至术后7天;于术后72h每组随机抽取5只大鼠开腹取肝脏标本观察肝组织形态及病理学变化。
  实验二大鼠部分门静脉动脉化联合肝衰竭模型对肝脏功能的影响
  SD大鼠13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动脉化组(门静脉动脉化+肝衰竭)50只,肝衰组(左肾切除+肝衰竭)50只;对照组(左肾切除)30只。每组术后12h、24h、36h、48h、72h各个时间点随机处死5只大鼠取标本,观察血清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IL-6、TNF-α浓度及门静脉内毒素水平变化。
  【结果】
  实验一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观察
  1.动脉化组和肝衰组均造模成功,动脉化组模型成功率96.7%(29/30),手术时间为(55.93±6.56)min,门静脉阻断时间为(16.7±1.88)min,肝衰组造模成功率100%(30/30),平均手术时间为(32.5±2.81)min,门静脉阻断时间为(16±0)min。
  2.对照组大鼠活动自如,毛发正常,进食良好;动脉化组和肝衰组造模后于18h开始出现精神萎靡,身体蜷缩,食欲不振,毛发粗糙,痛觉反应迟钝或消失,尿黄,全身皮毛被汗液浸湿;部分大鼠出现神经兴奋症状,全身抽搐,个别大鼠有呕吐症状。
  3.动脉化组大鼠72h内死亡9只,存活率为70%,术中死亡1只,手术操作过程中因游离门静脉致肝总动脉损伤失血死亡,余8只为术后死亡。肝衰组72h内死亡14只,存活率为53.3%,全部为术后死亡。对照组72h生存率为100%。动脉化组生存率高于肝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对照组病理见肝小叶、中央静脉结构完整,少量充血及坏死,肝细胞形态大体正常;肝衰组肝组织失去正常小叶结构,大量肝细胞弥漫性坏死,肝索结构模糊,肝窦结构不整呈扩张,充血明显,大量炎性细胞侵润汇管区及中央静脉;动脉化组肝细胞排列混乱,可见大量炎性细胞侵润,肝窦扩张出血并呈片状坏死,病变较肝衰组轻。
  实验二大鼠部分门静脉动脉化联合肝衰模型对肝脏功能的影响
  1.动脉化组和肝衰组AST、ALT、TBIL12h升高,48h达到峰值,然后开始下降。动脉化组ALT、AST在5个时间点低于肝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L在24h、36h、48h、72h动脉化组低于肝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化组ALB在各时间点与肝衰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动脉化组和肝衰组内毒素、IL-6在12h开始升高,72h达到高峰,除12h以外动脉化组各时间点低于肝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化组和肝衰组TNF-α在12h达到峰值,随后开始下降,24h、36h、48h、72h动脉化组低于肝衰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套入式缝合及袖套法建立大鼠门静脉动脉化大鼠模型的手术方式稳定性好,操作较传统术式简单,成功率高,能够成为临床研究门静脉动脉化理想的动物模型。
  2.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诱导大鼠急性肝衰模型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高效、稳定、可靠的优点。能够一定程度模拟人体肝衰竭的病理和功能变化。
  3.部分门静脉动脉化通过增加肝脏血供及氧供的方式可以减轻 D-氨基半乳糖诱导急性肝衰模型的病理变化;提高大鼠生存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肝脏功能,减缓肝衰竭的发展,降低大鼠内毒素水平及细胞因子TNF-α、IL-6的释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