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双静脉穿刺一种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替代选择的新方法
【6h】

双静脉穿刺一种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替代选择的新方法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双静脉穿刺作为临时血管通路的可行性研究

对象与方法

结果

第二部分 双静脉穿刺作为长期血管通路的可行性研究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全 文 结 论

参考文献

综述: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现状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双静脉穿刺作为血液透析临时及长期血管通路替代选择的可行性。 方法:分为临时血管通路及长期血管通路两部分进行。1.临时血管通路: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间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血液净化科因各种原因未及时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或移植物动静脉内瘘的初始血液透析患者66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静脉穿刺组33例及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组33例。入组后安排内瘘手术,由开始测试至内瘘成熟期间对两组患者的透析充分性、通路再循环阳性率及通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进行2个月的随访比较。2.长期血管通路: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间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血液净化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6例。分为双静脉穿刺组28例及自体动静脉内瘘组28例。对两组患者间的透析充分性、通路再循环阳性率及通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进行6个月的随访比较。 结果:1.临时血管通路:两组患者入组时一般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对两组患者进行2个月随访比较,双静脉穿刺组与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组相比,spKt/V、eKt/V、UR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通路通畅性不良发生率低于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组(χ2=4.181,P=0.041),两组间通路再循环阳性率及通路相关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长期血管通路:两组患者入组时的一般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对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比较,双静脉穿刺组与自体动静脉内瘘组相比,spKt/V、eKt/V、UR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通路再循环阳性率低于自体动静脉内瘘组(χ2=4.403,P=0.036),通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双静脉穿刺操作简单,透析充分性与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及自体动静脉内瘘相比无明显差异,通路相关并发症及通路再循环阳性率低。对于肘正中静脉内径>5mm且一般情况尚可的患者,在未建立长期通路或通路失功时,可考虑使用双静脉穿刺替代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作为临时通路使用。而在自体动静脉内瘘无法建立,且无法或不愿置入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时,双静脉穿刺不失为一种长期通路的替代选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